? 第六百零一章 典故
他鄙夷地看了一眼王如意,语气有些不屑地讥讽道:“你连这事都不知道,一看就是小时候没好好读过书的货色。”
看来薛二柳是说中了,至少王如意没反驳。
薛二柳又回过头,问:“二大爷,你说得这次急行军,应该是当初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事儿吧?”
薛二柳又没好气地白了一眼王如意:“你又知道了?你既然知道了,就给我说说看,飞夺泸定桥到底是咋回事。”
这下,可轮到薛二柳哑口无言了。
边上,薛奇真已经收回那带着缅怀的目光,看了看王如意和薛二柳两人,突然说:“这样吧,还是我给你们说说这个历史典故,其实你们也应该了解这个历史典故。”
众人大都没在意这个细节,当然就更不会发现,其实李寻也是不着痕迹地点了点头。
但水心语是个例外。
这让水心语打心底里有些惊诧。
为什么要说,“其实你们也应该了解的这个历史典故?”
但惊诧归惊诧,水心语却想不通其中的奥秘。
“你们都知道,当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我们国家处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那时候,太祖等人还没建国,在闹革命,但形式对太祖等人领导的红军非常不利,最终,他们被迫踏上了万里长征,开始战略转移。
其中有几次,可以是非常关键的战役,甚至是影响到了红军的生死存亡,包括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就是其中比较关键的战役。
薛奇真说到这里,王如意激动地喊了起来:“石达开这个人我知道,当时太平天国的翼王,听说是好汉啊,是响当当的大人物!
薛奇真点了点头:“对,我们且暂时不去评价石达开这人,但当时石达开到了大渡河边的安顺场后,确实是被当地土司武装干扰,又莫名其妙地原地驻扎了三天,结果导致错失渡过大渡河的良机,最终被清军俘虏。
当时红军的局势,可以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对太祖等人非常不利,如果他们被阻挡在大渡河,倒真有可能成为石达开第二。
所以,当时,如何渡过大渡河,是摆在太祖等人面前的最大难题。”
其实众人多多少少都知道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但也都只是了解个大概,却不知当中还有这些典故。
薛奇真继续说道:“当时,太祖等人到了安顺场之后,击溃当地驻守的川军,找到一艘小木船。
王如意却突然有些奇怪地问:“薛老爷子,既然是抢到船了,为什么红军就不在安顺场渡过大渡河,还要急行军一百二十公里,去飞夺泸定桥呢?”
当时,敌人的追兵,已经追得非常近,形势非常危急,红军真要在安顺场久待,保不准就真成了石达开第二。
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是非常紧迫,对岸,有敌人两个装备精良的旅,正在赶赴支援泸定县,企图将红军歼灭于大渡河对岸,太祖等人剩下的时间,最多只有二十来个小时,于是他们派了当时最精锐的红四团,执行这次突破泸定桥的任务。”
薛奇真点了点头,“对,就是这么一回事。”
其实众人也听得完全入迷,心中更是惊叹不已。
现在他们这个团队,无疑个个都是精英,要么是精英猎人,要么是精英特工,所以他们才能保持十小时前进六十公里的速度。
也无怪乎,这会成为中外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众人都在感慨,只有水心语心中有些疑惑。
薛奇真说的,无疑也只是比较详细的官方说法而已。
仔细观察李寻和薛奇真的异常,以及薛奇真方才对薛二柳、王如意的一番告诫,让她认为,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的故事,绝不是这么简单。
但水心语也无从追究,薛奇真到底还有什么话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