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凤凰桥往事 > 第58章 春天里(五)
    “你不能这样说!”孟新华解释道,“学生成才确实离不了老师,但老师只是一方面。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再加上家长大力支持,这样的话,学生才能成才啊!”

    红云笑了笑说:“老同学你的水平提高了,说的一套一套的!”

    两个年轻人又聊了几句,看到外面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蒋红云就说:“老同学,天不早了,我得回家了。你回家以后再给我找两本小说吧,这一本看完我来找你换。”

    “中啊!”

    蒋红云指了指桌子上的熟花生,“把花生吃了吧,要不然在外面放的时间长了就不焦了!”说着,蒋红云拿起那本书就朝办公室门口走去。

    “我送送你吧。”

    “不送,耽误你回家吃晚饭了。”

    孟新华走到办公室门口,目送蒋红云走出学校大门。他回屋把那包熟花生装进衣兜里,然后把办公室的门锁上就回家了。

    孟新华到家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走进自家的院子里,他看到父母和两个弟弟正在堂屋吃饭。母亲听到了他的脚步声,就大声说:“新华,你去灶屋端一碗红薯茶过来就中了,馒头在堂屋搁着哩!”

    孟新华去灶屋盛了一碗红薯茶端到了堂屋,母亲递给他一个小板凳,孟新华接过板凳坐在饭桌旁。母亲又递给他一个玉米面馒头,“今儿晚上没有炒菜,我挖了半碗酱豆,你往馒头上抹一点,对付着吃一顿吧!”

    新华用筷子挑了一些酱豆抹在馒头上,“还炒啥菜啊,酱豆比啥吃着都好吃。”

    母亲笑着说:“你喜欢吃就多吃一点吧,算是比没有菜强了一点!”

    孟怀远问新华:“你今儿个咋回来恁晚啊?”

    “今儿下午上的是作文,我知道回来也没有多少事,放了学我就在学校批改了几本作文。”

    “年轻人就应该这样,”孟怀远露出了赞许的目光,“年轻的时候干活可不能挑肥拣瘦,多干一点活,还得争取把活干好,这样别人才能服气你!”

    “你爹又给你上政治课了!”母亲笑着说。

    “俺爹给我说的都是至理名言啊!”新华愉快地说,“跟着俺爹还有学校那几个老师都能长知识、长学问。有些是直接听他们讲的,有些是从他们做的事上学来的。”

    孟怀远站了起来,“跟着田老师好好学吧。俗话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师婆子下假神!你跟着田老师这样的人学,一辈子都不会学差。你吃饭吧,我还得去大队给几个生产队长开会!”

    看见父亲出去了,新华问母亲,“娘,听说俺爹是个孤儿,他小时候谁供养他上的学啊?”

    “他一天学都没有上过!”母亲笑了起来,“你爹六岁的时候就成了孤儿,他解放前先是给地主家放羊,后来又给地主家当长工,爹娘都没有了,不干活谁管他吃饭啊!解放后俺俩结了婚,俺俩结婚一年他就参加了抗美援朝。在朝鲜的那几年他认识了几个字,寄回来的信让田老师看了直笑。抗美援朝回来以后他又到公社林场去了几年,他在林场里又认识了不少字,报纸上的字一般他都能读下来,他自己说那几年他用坏了两本字典。”

    大庆说:“娘,吃了饭了,我出去玩一会!”红旗也站起来说:“我也出去一会。”新华从衣兜里拿出那包花生放在桌子上,“别人给了我一包熟花生,你们都尝尝吧。”红旗和大庆每人抓了几个高高兴兴地出去了。

    母亲问:“新华,这包熟花生是谁给你的啊?”

    孟新华说:“是俺班一个学生家长让学生给我拿了一包熟花生。”

    母亲拿起一颗熟花生,剥开后把花生米放进嘴里。她吃完后笑了笑,“吃着还挺香嘞,过几天我也得找半斤花生种,在咱自留地里种上几行,秋天里咱家就有花生吃了。”

    新华把桌子上的碗筷收拾了起来,母亲说:“你别管了,忙了一星期了,你早点去睡觉吧。”孟新华把收拾好的碗筷送到灶屋,就回自己那间小屋去睡了。

    孟新华确实感到有些疲惫了。在这一年春节后开学的头一天,田松年就给全体老师开了一道会。他说从第二周开始,二年级学生要上早自习,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要上早自习和晚自习。早自习六点开始,晚自习七点开始,老师要早于学生到校。早、晚自习时间,没有课的老师也要按时到校办公。在之前的几年时间里,孟新华从没有感到疲惫,但最近的两个月,他开始感到时间有些紧张,有时下午第一节上课的时候有些疲倦。

    他点上煤油灯,拿出一本《红旗》杂志读了几页。过了一会儿,他觉得双眼都睁不动了,新华打了一个呵欠,吹灭煤油灯就上床睡了。

    当孟新华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他起床后来到院子里,很惬意地伸了一个懒腰,他朝东边的天空看了看,太阳已经升了一竿子多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