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顾如烈见顾冀这样坚持,心里很是欣慰。他开始将战场上的实战经验传授给这个儿子,并教与顾冀带兵练兵的方法。
顾冀也是争气,每每有了剿匪镇疆的任务,他总是第一个申请出征。军营里大小将领见他如此刻苦,都笑夸着小顾将军天资好又肯吃苦,日后定能承了顾如烈的衣钵。
顾夫人一直是不愿让顾冀去习武的。虽说口头上软了些,可私下仍是里对这个儿子的日程很是关心。
有次出征回来,顾冀难得不理会顾夫人的问候,只是匆匆说了几句便像躲着什么似的头也不回的往房间里钻。
无论顾夫人在屋外怎么说,顾冀就是不开门。顾夫人心思细,对这个儿子又了解的很,便派着顾暮偷偷去哥哥屋里瞧一瞧。
对于这种事儿,自小顾暮尽是愿意干的。她还没等母亲话说全乎,便快着步子跑向了哥哥的房间,趴在门外,悄咪咪地往里窥。
透着门缝看,顾冀正偏着身子用,给自己的左胳膊上面裹纱布。
缝隙比较很小,顾暮左右瞄了好一会也看不大仔细,正想将门推的更开一些。就听得身后有人唤了声:“小暮?”
她僵着身子回头,姐姐顾宓正拿着伤药站在自己身后。顾暮自是没好意思承认自己在给母亲当小差,梗着脖子支支吾吾的半天也没说个清楚,便红着脸跑开了。
顾暮同母亲说了这事儿,顾夫人知晓自己儿子心性,也没有去戳穿。看着顾冀装得一副没事人儿的样子,顾夫人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常去庙堂里为顾冀祈福,希望儿子可以平安归来。
待顾暮长大了些,就常去校场看顾冀练兵。校场上的战士挥洒汗水,她看在眼里不觉也热血沸腾。
顾冀终是不辱顾如烈对他的期望,出征过几次,大小的战功立下无数。久而久之,便打响了这个“顾小将军”的名号。
历练了几年,顾如烈便向皇帝举荐,让顾冀做了镇北营的督帅。
哥哥是为镇守边疆的将军,长姐却是顾暮见过最温柔的人。
顾宓性子温和,更是凭借一手琴艺被誉为京都城的第一才女。她总喜穿着一席青衣,似是从烟雨中走来,不染半分尘埃。肤如凝脂,唇点朱红,眉宇间尽显书卷之气。
每逢中秋佳节,热闹的晚宴过后。总是哥哥舞枪起兴,姐姐弹琴抒情。虽不是什么华丽的表演,但一家人却是乐在其中享受着团圆的快乐。
顾暮总喜欢坐在父亲身边的小板凳上,耳畔是姐姐的琴声。她一边吃母亲做的糕点,一边看哥哥舞剑。
那时的月光,也同今日的一般明亮。
一阵鸦鸣传来,映在窗户上的树影来回动。
顾暮将身子轻轻靠在床边的墙上,在月光下展开了握拳的手。指尖上沾满了泥土,掌心还有着星星点点的伤痕。
顾暮手拙,不如姐姐的灵巧。她不会什么琴棋书画,更别提做些刺绣女红的了。
自从她长大后,这双手摸的尽是些刀枪兵刃。而在其中顾暮最为喜欢的,却还是姐姐赠与自己的那对峨眉刺。
想到此处,顾暮便转过头来,借着屋外透进来的月光望向身边那个仅剩一支的峨眉刺。她伸手抚摸着那刺柄上刻画着的纹路,为其拂去灰尘。
她是在床底下发现这个物件的。
这双刺是自姐姐赠与自己时,就被妥善保管的。一向放在绒布箱子里面的宝贝,如今却也同那些个杂物一样,被人随处丢弃。
可人都无法自保了,还能指望谁来关心物件?
这对峨眉刺是姐姐在自己十四岁生辰时,当做礼物送与自己的。赠武器的主意虽是顾宓提的,但找工匠做草图的这些活儿却都是姐夫杜思志帮办的。
杜思志是当朝左丞相杜且及庶出的次子,也是同顾宓有着婚契之约的人。
这桩婚事是顾杜两家父母商议而定的,姐姐自己倒也没有什么反对的意思。只是顾暮对这个姐夫着实喜欢不起来,总觉得那人配不上自己的家姐。
顾宓自小饱读诗书,是个真真的才女。就算是要出嫁,也得找个顶真的英雄才是。顾暮小时候曾与姐姐讨论过未来夫婿的模样,却从没想到会是这般普通的人。
杜思志长相英俊又出身名门望族,却一直没有什么作为。在坊间中提起杜家双子,兄长杜思齐总是饱受赞誉。
顾暮不了解杜思志,凭着街坊间的言论,只觉着那人是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公子。
这对峨眉刺物件确是送到了顾暮的心坎儿上,但她功劳都算在了姐姐头上。她是半点也没向杜思志表露出感谢的意思来,但也比之前一看他就生厌的那种态度是改善了许多。
杜思志尽管没能盼到顾暮叫一句“姐夫”,但小姨子对自己态度上的明显改观,还是让他很受用。
这对峨眉刺打造上的确是费了心思,两刺很是精致,双刃上刻着细小的纹路,握柄处用金线缠着红绸布,是怎么看怎么喜欢。这武器模样修长,但却很是轻巧。
顾暮拿在手上一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