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思涵这边,每天早晚问候二十四位大文豪。
二十四位大文豪指着未来堂三个大字,谦逊道:“小唐公子,才是人中豪杰啊。就算是温先生,也自愧不如。现如今,当有人夸耀温先生是国士无双的大文豪的时候,温先生总是谦逊的说,国士有双。这第二位是他,第一位是古河镇知县,唐思涵。”
唐思涵笑了,并没有放在心上。
唐思涵的谦逊,文豪们看在眼里,敬佩在心里。
转眼分别的日子到了,来了二十四位文豪,回去了十九位,剩下五位自愿留在古河镇任教。
分别是建宁林琛,因为李斌不愿意跟他去京城,而选择留下来。
江夏王俊,年事已高,本就想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隐居起来,如今来到古河镇,这里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也自愿留下。
楼桑徐华、河东王雯、中山詹铭三人, 则是看古河镇人杰地灵,却没有好的先生教授。
虽然有唐思涵教他们书法, 但是唐思涵毕竟太忙了,哪有太多的时间,以至于决定留下来任教。
唐思涵感激不已,连忙命人给五位先生专门搭建了一所私人住宅, 老人家喜欢安静, 便在未来堂后面一块四面通风,推开窗,后面看见山,左边看见水的地方, 搭建了一座宅子。
听闻他们要留下来教书, 古河镇的木匠们,没有不尽心的。
挑选山上最好的木头,还在院子下面建造了一座冰窖。
虽然古河镇炎热, 深山老林不少,里面的山洞更是数不胜数,山洞里阴凉,形成了冰块。
这些冰块,放在冰窖里,身处酷热环境中,依旧如沐春风。
唐思涵还特意请了人照顾着。
照顾老人家的口味,请了几位能做文豪们家乡菜的厨子。
薛辰这边, 隔三差五的, 前去给文豪们检查身体。
因为有这五位文豪压阵,古河镇的未来堂, 那档次可不止升了一档。
附近小镇的村民, 闻讯,挤破脑袋想要把自己家孩子送到未来堂来上学。
对于本镇的孩子, 分文不取, 旁镇的, 先做入学考试, 考试通过了,收取相应的学费, 才能入学。
送走了其他大文豪们,接下来便开始装船。
古河镇素人庄的果脯, 今年的产量,是去年的两倍有余。步留铭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看着堆积如山的果脯,运到巷口,今年又是一个肥年。
正当唐思涵欢喜不已的时候,古河镇太守,突然带着人来抓唐思涵。
唐思涵不解,古河城太守拿出一条丝巾,摔在唐思涵的脸上, 怒斥道:“你自己看,唐思涵, 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私自纺织皇家贡品,幻锦绸, 你该当何罪?”
唐思涵看古河城太守亲自来抓人,那一脸的认真,差一点笑出声音来。
只见唐思涵不紧不慢的取出一张文书, 拿给古河城的太守。
多亏了红玉郡主,唐思涵才知道,小春纺的纱竟然是只有妃位以上的贵人们,才能穿戴的幻锦绸。
当所有人怀疑小春是太守派来的细作时候,唐思涵力排众议,站在小春这一边。
小春也不清楚母亲为什么会纺织皇家贡品,当拿出那件首饰的时候,大家猜测,小春的母亲,曾经可能是宫里的绣娘。
只是这绣娘,不远万里, 跑到古河镇做什么?便不得而知了。
红玉郡主见唐思涵为古河镇的百姓做了那么多的好事,不忍唐思涵平白无故遭受祸端,才把事情的真相告知唐思涵。
唐思涵连夜给步留铭写信, 想办法, 得了这份可以纺织幻锦绸的评书。
太守大人本以为胜券在握,没想到,唐思涵技高一筹,又被他给轻松化解了。
步留铭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唐思涵每年给他带来多少利润,这就不提了。以至于唐思涵请他帮忙搞到一份文书,哪里敢不尽心尽力。
本来需要两年才能办下来的文书,因为步留铭家给宫里采购,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旁人需要两年,他两个月就给唐思涵搞定了。
当唐思涵拿出那份文书的时候,古河城太守的脸都要气绿了,因为步留铭在,不好发作,古河城太守就放过了唐思涵。
等古河城太守带着人,兴冲冲的来,气急败坏的走了的时候,步留铭将唐思涵拉到一旁,小声问道:“这太守摆明了不喜欢你啊。”
唐思涵轻描淡写道:“我知道,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最近越发的厌恶我来。他越是厌恶我,我就越高兴,反正难过的又不是我。”
唐思涵的笑话,步留铭一点也笑不出来,担心道:“要不要我在宫里找找关系,把你调离这里。陛下最近新封了一位头戴九枚南珠的贵妃娘娘,要知道东珠南珠那可是太后娘娘,皇后娘娘才有资格佩戴的。虽然南珠仅仅次了东珠一等,也不是谁都能佩戴的,人称这九珠贵妃,是丞相大人的亲闺女。九珠贵妃格外喜欢大人您这的果脯,每天都要吃,您看要不要我找找关系。”
唐思涵连忙拒绝:“好意,弟弟心领了,事就算了吧,弟弟还不想这么快离开古河镇。再说了,我走了,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接手,你咋办。”
步留铭对着唐思涵一拜再拜:“这份情义,哥哥记在心里了,日后有用得着哥哥的,你只管开口,上刀山,下油锅,妥妥的。”
唐思涵并不当真,还是千恩万谢了步留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