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簪缨复兴(科举) > 分卷阅读6
    即金铭就匆匆出门要去给卢家求情。知道金大人要去干什么,门客慌忙拦住了他:“东翁,康王此时想必正在忙碌之时,如果为登基之事,您可以去;但如果为卢家之事,您还是不要去了。此等非常时期,您可不要为此事前去烦扰康王。”

    金铭摇头道:“卢公此事本就是朝堂斗争而起。现在卢公已去,只余这卢济川小儿一人,岂可让卢公无后。我必须去。”说完,提步就往外走去。

    这门客还想拦住再说,另一个长髯门客拦住了他道:“老汪无需再拦。东翁心意已决。何况,我看东翁此去,也不是坏事。”

    金铭去见康王的时候,看到太常卿俞胜从书房出来。两人刚好走了个对面。两人互相拱拱手:“金大人。”“俞大人。”

    金铭进去,康王满脸郁气。金铭一见,踌躇了一下。这时康王却是已经开口了:“你来有什么事?说吧。”

    想想自己来的目的,金铭开口求情了。

    听完金铭的话,康王默然无语。见状,金铭还以为康王必是不同意的,谁知,康王却挥了挥手:“卢淳章就算有错,那也罪不及妻儿。既然卢家就剩卢济川一人了,让人放他回去就是了。”

    不妨如此顺利,金铭喜出望外,赶紧叩头:“微臣代卢家谢过圣上天恩。”

    康王有点疲惫的挥挥手:“出去吧。”

    待金铭大步喜气的往外走后,康王对侍立一旁的常顺常公公道:“想不到这金铭还算是重情重义,如此时候竟然敢为卢家求情。看来,日后可以一用。”

    常顺躬身答道:“这是圣上御下有方,慧眼识人,才得如此良才啊。”

    康王冷哼一声:“机会朕是给了。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吧。”听得康王此话,常顺不敢接话,康王这是在说卢家呢。卢家这次能留有一根苗,也算是逃出生天了。

    见金大人竟然顺利的求情成功,还没引起皇上的不高兴,方才阻拦他的汪门客颇是奇怪的问方才拦他的人道:“老徐,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徐门客一捋胡子,笑笑道:“这有什么?卢家终于先帝,臣子忠于皇上能说错么?”

    当然不能。汪门客立即懂了,之前康王讨厌卢淳章,那是挡了道儿了。现在康王是皇上了,所处的地位不同,想得也不同,所希望的臣子也就不同了。

    听得罪不及全家的消息,卢济川立即拱手谢道:“此事想必世叔出了大力,济川感激不尽。”

    金铭叹口气,拍拍卢济川道:“虽是皇上已开金口,但观现在情形,卢公却是......”说到这里,金铭又拍了拍卢济川,没有再说下去。

    金铭的未尽之言,卢济川明了,这次祖父的罪名估计是脱不掉了。也是,祖父他们的案子当时闹得不小,也是先帝亲自开口捉拿下狱的,这其中当今也是出了不少力的。现在,说没事就没事了,别人信不信服且不说,就是当今脸面也是多有过不去的。

    见金铭颇是内疚的样子,卢济川赶紧开口道:“世叔不必烦扰,虽说祖父的罪名暂时去不掉,但,我们家人自此也算是自由之身,足可安慰了。”

    金铭叹气道:“嗯,你能做此想甚好。只是,如果大理寺一旦定案,卢公一世英名就此逝去不说,就是你想要科考估计也是不能的了。”

    金铭这也算是答了卢济川方才问的可否科举的话了。

    卢济川明白,科举对出身是有严格要求的,其中一条就是犯人之后不得科考的。

    方才匆匆想到的立身根本就是科举,现在听了这不能科举的回答,说不失望那是不可能的。卢济川心沉了沉。

    见卢济川一脸失望的样子,金铭心里叹息不已。他们文人的进阶之所就是科举出仕,尤其是卢家几代诗书传家,卢家儿郎自幼就开蒙读书,家学甚严,不说自幼的寒窗苦读,就是卢家现状,如想振兴,重新立于朝堂之上,科举就是最好的出路。

    可现在,这最有可能的一条道被堵死了,卢家日后恐无出头之日啊。

    金铭开口宽慰道:“此事贤侄也不必烦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此路不通,自有别道的。”

    卢济川一向是不容易服输的人,经过初初的消化,很快也镇定了下来。

    听了金铭的宽慰之言,卢济川拱手答道:“多谢世叔宽慰。小侄想,科举之事不是一蹴而就之事,现在不行,不是还有日后么?日后的事谁知道呢,物转星移,事情总有转机的。何况,就算不能科举,我也必定不会让我卢家门楣就此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