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的耳房中,伙计和管事则住在专门为他们开辟的附宅。
长孙姑娘一家人随着舅父高士廉来到宁馨堂的时候,舅母鲜于氏和舅父的四个妾室、以及两个表姐和一个表哥,一个表弟都在,高士廉目前膝下共有四个孩子,嫡长子高履行现年刚刚七岁,幼子高至行为妾氏张氏所出,过了年才迈进三岁门槛,两个表姐一个为嫡出,一个庶出,嫡出的现年十二,小字瑜,家人多称她为瑜娘。
庶出的小字为兰,家人称其为兰娘,现年九岁,四个孩子与他们的母亲一同分坐在穆氏两侧陪着穆氏说笑,气氛十分和乐,高氏一家人没有进来之前,穆氏一边与他们说笑,一边不时的抬目去看门口,坐在她左手边的瑜娘见状不由抿嘴微微一笑,开口打趣道:“祖母,您别瞧了,父亲已亲自去迎姑母一家人了,估计马上就进来了。”
其它人闻声并无任何嫉妒或不悦,皆随着瑜娘的话笑了起来,被孙女打趣的穆氏忍不住横了瑜娘一眼,正待笑骂两句,却听得门口守值丫环的声音传来:“老夫人,咱家郎君带着二娘子一家人过来了。“
“快,快让他们进来。“穆氏一听,差点激动得站了起来,坐得离她比较近的高履行和瑜娘吓了一跳,两个孩子同时起身,准备将她扶住,必竟一把年纪的人,激动之下,摔着可不好。
“没事,没事,不用你们扶,我不起身,不起身。“穆氏也意识到自己反应激烈了一些,虽然说之前已有数年没有见过闺女,可闺女回京的时候已来府中住过两日,此时回家拜年,自己实不必这般激动。
这时候高士廉已带着高氏一家人走进了内堂,高氏夫妇入了内堂,第一件事自然就是带着两个孩子过来和穆氏拜年行礼,和穆氏见完礼后,接着还要和鲜于氏见礼,几个孩子之间也要相互见礼打招呼,好在长孙姑娘年前随母来外家的时候在场诸人她都见过。
此时再见大家也不觉陌生,一一见完礼后,穆氏便朝长孙姑娘伸手招呼:“观音婢,来,过来,坐到外祖母身边来。”自去年见过长孙姑娘开始,穆氏就对自家这位刚刚谋面外孙女喜爱得紧。
穆氏此言一出,坐在她身旁的瑜娘和高履行同时站了起来,准备给长孙姑娘腾位置,长孙姑娘则是心头一紧,生怕坐在外祖母身旁的表兄和表姐心里有什么想法,下意识的就想开口婉拒,却不想高履行先她一步开口:“表妹,你坐我这吧,你和我姐姐一起陪祖母说说话,我正好坐得有些累了,与表兄出去溜哒溜达。”
“既然大弟这皮猴子坐不住了,就由他和表弟出去玩儿罢,表妹,你过来坐,咱们好好陪祖母说说话。”瑜娘一听,很自然的又坐了下去,并笑着对长孙姑娘招手道,长孙姑娘抬目看了表兄和表姐一眼,发现他们看着自己目光清澈坦然,没有半点不忿之情,不仅他们,就连那两个庶出孩子和舅舅的几个妾室脸上也没有半点不愉之色。
看到这里,长孙姑娘面色微微一红,先道句谢,随后抬步朝穆氏身旁走去,边走边在心头暗啐了自己,舅舅家的家风一向极好,自己小小年纪,日后万不可再随便去怀疑揣测别人的心事……
第十二章 长孙大姑娘
长孙姑娘只在舅父家住了一天,次日一早,吃过早饭就随父母一起回到了将军府,高氏年纪虽然不大,却是升级做了祖母的人,更是将军府身份最高的女主人,年节期间,家里往来的客人颇多,她这个女主人实不合适在外久住。
大年初三晌午时分,长孙晟的大闺女长孙大姑娘的马车就到了将军府门口,长孙大姑娘现年二十有六,乃庶出,生母数年前已然过世,十年前嫁到洛阳王家,其夫名韶,现年二十九岁,在王家同代子弟中极为出众,二十二岁便中了进士,如今已是下五品的内史舍人。
两人共育有一子一女,大的是女儿,现年七岁,小的是儿子,现年五岁,长孙大姑娘多年不曾回娘家,如今回来拜年,王韶和他的一对儿女自然要随行,说起来长孙大姑娘刚出嫁那两年每年大年初三都会回家省亲。(夫家在洛阳,初二动身,一日到不了,通常都是初三才到)
第三年因有了身孕,不宜长途奔波,就没有回来,等孩子生下来之后高氏又随孙长晟去了任上,一走多年没有回京,长孙大姑娘的祖母和生母都已过世,继母和父亲远在任上,家中没有长辈在,嫡出的兄长向来不喜她这个庶妹,在这种前题下,长孙姑娘自然不便归宁。
细算起来,长孙大姑娘已足有七年多没有回过娘家了,所谓近乡情怯,长孙大姑娘身为出嫁之女,整整七年多不曾回过娘家,虽说这其间的原由并不在她身上,长孙大姑娘的心里仍有些不安和忐忑。
当马车来到将军府的门口时,她的呼吸不自觉的急促了几分,再想起自家那不苟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