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雁后归 > 分卷阅读29
    />  而君子珩却似看不到她此刻的愤恨神态一般,自虚空中幻化出一把刀来。那刀似云雾一般轻薄,周身散发着柔弱的微光。他掌间翻转,便将刀刺进了杳娘的心脏。

    转瞬间,刚刚还千娇百媚的女人就这样变为了一具冰冷的尸首。

    淮初之看着流了一地的鲜红的血,冷淡道:“仙人不应该普渡众生,让他们苦海知返吗?”

    君子珩回眸看她,一向温文尔雅的眼中不自觉地泄出了一丝嘲讽:“我不是仙,我只信奉以杀止杀。”

    看着淮初之发愣的模样,他嘴角弯起一个弧度:“你放心,你不作恶我是不会杀你的。但若哪日作恶,这把踏云会同今日一般,插入你的心脏。”

    淮初之看着他,清浅一笑:“世上恶事如此之多,杀得尽?不说今日,幕后主使明显就不是杳娘,而是另有其人。况且江湖上风云诡变,你又能做些什么?”

    “天下之恶,除不尽,但能除一是一,事不在多,有心便可。我杀至恶之人,为一己之私,无理由的谋财害命。只要我知晓,便除之。但江湖之事,多为因果,若是因果,我不会插手。”

    “因果吗?”淮初之有些出神,但还是跟上了君子珩离去的背影。

    约莫一炷香的时间,他已悄然翻至一院落内,淮初之能感受到周围气息颇多,似是有许多武功不低的暗卫。但君子珩却似毫无察觉一般,大摇大摆的朝主卧走去。

    淮初之暗自握紧了幽荧,心底的不安如潮水般泛起。

    电光火石一刹,数百名暗卫飞身朝他们二人而来。君子珩长刀在手,若踏云逐月,行云流水间收放自如。一时血雾弥漫,笼罩了一整个府邸。

    淮初之幽荧未沾血色,身边便倒了一众尸体。

    她讶然地看着站在尸首中不染一尘的男子,难怪传闻说见过他的人几乎都死了。他就宛若睥睨众生的神祇,以杀止杀,果真如此。

    正当淮初之愣怔的片刻,主卧突然传来一声极其微弱的响声,踏云霎时出手,穿过木门与幕帷,将那匍匐而出的男子钉在了地上。

    陶宗离已死,在陶府的血色中,君子珩结束了此次的杀戮。

    淮初之几乎可以想象到明日人们的恐慌与议论,但她已无心再想更多。在这样的人身上,她要怎么得到聚魂灯?

    他与常人不同,不仅无欲无求还身手不凡,她实在难以想到这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所求或软肋。

    “吓到了?”君子珩不知何时站在了她的身前,凝望着她的神色。

    “你觉得呢?”淮初之淡然一笑,与他对视。

    “也是,不过你的因果,也十分有趣呢。”君子珩的额上突然显现一个若隐若现的青羽印记,在血色与月光下有几分绝尘脱俗的意味。

    “你能知我的因果与寿命?”淮初之蹙起眉,眼底有几分不悦。

    “窥探天命可是要折寿的,我不过看到了一隅罢了。”君子珩收刀,踏云而去,而淮初之亦是足尖轻点,跟在了他的身后。

    ☆、太平令(三)

    天际快要破晓,几点星子与若隐若现的月在快要泛白的天上挣扎着散发出最后的微光。旭日东升,云雾之间红光漫起,草木上的晨露在这曙光乍现中显得更加晶莹。

    君子珩从林木中穿行而过,片叶不沾身。

    足下的泥还有些潮湿,让淮初之走的十分不舒服。但远方云雾中的一座寺庙已经若隐若现,她听到了幽远的晨钟回响在深山之中的声音。

    又过了几盏茶的时间,这座寺庙终于显现在两人的眼前。

    紫烟沉沉,竹叶簌簌,寺庙朴素且庄严,与寻常的庙宇并没有什么区别。

    一个小僧在门口拿着扫帚扫着因风而落下的竹叶。

    君子珩上前两步对那小僧施礼道:“这位小师父,我们有事来找主持一叙。”

    淮初之站在稍远的地方看着两人对话,嘴角微弯。不知何时君子珩已经习惯了她的跟随,与人说事之时也常以‘我们’相称,而她也生起了一种自己在跟游侠一起行侠仗义的感觉。或许每个江湖人都曾怀有这个梦想,只是接踵而至的事情让他们不得不背离这条道路,她也不例外。她虽不是善人,但惩奸除恶的感觉的确不错。

    当初师父给她取名时,就希望她能对自己的心一如既往,初之善之,但她现在可否能算得上是不违背自己的初心呢?世事就如混沌的泥沼,而在这番光景下谁又能与君子珩一般初心不负?她倏地有些羡慕起君子珩来,就算他的宗旨并不如寻常高人一般是悬壶济世、渡人苦恶,但以杀止杀在这乱世之下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思虑片刻,淮初之不经意抬眸,却看到了那小僧眼中闪烁的纠结与不信任。他的额上似乎有一个轻微的淤青,虽恢复的差不多了,但依旧一眼能看出。

    君子珩还站在那与他说明着自己的来意,但那小僧显然不想让他进去,说话嗫嚅冗长,令人生厌。

    正当那小僧欲再说些什么拒绝君子珩时,一柄银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