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穿成白月光皇后(清穿) > 分卷阅读21
    好的,当老公不可靠,当个亲人朋友也行。

    好像是想清楚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做一般,傅莹十分愉快,并将这种愉悦的心情带入自己的梦乡。

    第二日,她与弘历动身去太庙。在接下来几天,他们二人又去见了诸位皇亲。傅莹别人不知道,但雍正的铁杆儿兄弟怡亲王允祥却是听说过的。见这位王爷十分瘦削,像是身有弱疾一般,不过对他们二人却十分热情。

    后来又去拜见了雍正皇帝的十六弟庄亲王允禄和十七弟允礼。在傅莹的印象中,雍正皇帝经过“九龙夺嫡”除了十三爷允祥结局很好之外,其他的兄弟好像都没善终。

    可事实证明,终究还是自己了解历史了解得太少了。这两位王爷也很得雍正皇帝看重。

    刚见面那会儿,傅莹还以为这位未来的乾隆皇帝是一个害羞少年,但几天相处下来,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儿。初次见面的害羞,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

    每日回去之后,得空便问她许多事情,比如家里的兄弟姊妹有几个,老师是谁,喜欢什么吃的、玩的,傅莹都怀疑他是个“话痨”。

    特别是听说自己幼时,父亲李荣保请了进士福敏给自己当老师时,便认定自己是才情卓越的女子,定要在她“回门”时,看看她的书房。

    对于弘历的诸多的提问,傅莹还是很有耐心地回答了。虽然觉得他有“话痨”倾向,但她还不觉得有多厌烦,当然,也不敢厌烦。

    她心里想着以后两人一直当亲人便好,那样她就不会因为真情错付,而伤心难过。

    在她眼中,他始终是一个少年。以她近三十岁的心理年龄,她待他有时难免会像一个姐姐那般迁就,不料这在弘历眼中竟成为贤淑的表现,也就更加喜欢她了。

    作者有话要说:  根据小米查资料,十七爷允礼是雍正六年封为的果亲王,而乾隆是在雍正五年结婚的。所以这里暂时不能称允礼为果亲王。

    文中的“庙见”礼,在帝后大婚中是先于“朝见”礼的。因小米没有查到清朝皇子婚礼的文献,所以只能自己胡乱编写,各位读者大大请不要轻信喔。

    至于文中男主的长相,这个确实是小米看乾隆爷的画像的直观感受,若有乾隆爷的粉丝,求轻拍(顶锅盖走)……

    ☆、第11章

    依礼拜见完诸位皇亲之后,终于等到“回门”那日。傅莹离府数日,说心里话还是有些想家的。

    弘历见她一早起来神采飞扬,便知她是因回娘家之故,忍不住说道:“我见你今日喜上眉梢,不似前几日那般早起便是疲困之态,可见你是急着想回娘家罢。”

    和他相处几日,傅莹知道她家男人着实会察言观色,自己稍有点什么表现不同,他就能猜出个七七八八。

    被猜出心思就被猜出吧,只是回他这话却有些难度。说“是”,害怕他多心,以为自己在这里呆得不好;说“不是”,依他的智商,绝对可以听出这是违心之语,恐怕会惹恼他。

    傅莹在现代社会步入职场多年,深知说话的重要性。虽说这四阿哥弘历看上去很是亲和,但毕竟是影响自己命运的人物,说话谨慎着些没错。就像再怎么随和的老板,也切记不能其面前,毫无规矩地大放厥词。

    她想了想,对着镜子回道:“圣人以‘孝’为‘百善’之先,我既已出嫁,自不能常侍奉父母左右,只能竭自己所能令父母宽慰,不使其为自己忧心便可。”

    说完这通话,傅莹还是万分庆幸自己有原主的能力,否则以自己现代“工科女”的身份,恐怕是说不来这般有古意的话来。

    弘历极是推崇孝道,听傅莹如此说,便想她是一孝顺女子,为此暗自得意,、。毕竟妻子德行出众,为人夫者,自然觉得颜面有光。

    玉净正给傅莹梳发,听弘历这么问,忍不住在一旁插嘴道:“我家老爷和夫人是极疼小姐的,小姐和四阿哥一起回去指不定多高兴呢。”

    原来,玉净见弘历待她们这些陪嫁丫鬟相当随和,虽不知这是“爱屋及乌”的原因,但还是比之前说话随便了些。

    见玉净随便插了句话,傅莹倒吓了一跳,心想这小姑娘在自己面前说话随意倒也罢了,怎么能在未来的乾隆皇帝面前这么不懂规矩呢?

    不论是为了她,还是为了自己,都不能再这么纵容她了。但当着弘历的面儿批评她也不好,于是笑着说:“你这丫头越来越没规矩了,现在主子们说话也随便多嘴。”

    因玉净被傅莹这几个月宽待惯了,听她这么说,只以为自家小姐不过是开玩笑,并没有放在心上。

    弘历对玉净插话一事并不为意,他见玉净说汉语十分流利,怀疑她是汉女,于是问她道:“你汉话说得如此好,父母可是汉人?”

    玉净一边给傅莹梳发一边回道:“奴婢乃是富察府中的旗下家奴,祖上是汉人呢。”

    弘历点点头,又问道:“那你们小姐平日在家是多说汉语,还是满语?”

    玉净想了想,道:“因老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