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整以暇地偏头问他:“哦?那你说说她是为了打听哪个人?”这凯宾花园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那么多业主住户,难道他还真能一眼就看出人家的目的和诉求?
江伯昂起头,语气理所当然地答道:“我刚才不是说了吗?你也是见过那个姑娘的,说不定还认识人家。”
应培然下意识地蹙起眉。他见过……
每天他都能看见很多人,可是以他的脸盲怎么可能记得住?
幸好江伯也没让他多思考,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我记得她好像就住在那边的凯旋花园,”江伯指着离他们小区不远的另一个小区道:“她刚搬来的时候还差点搞错了,把我们这里当成凯旋花园,不是你送人家过去的吗?还帮人家提箱子……”因为这事涉及到应培然,尤其是他当时的反应格外反常,所以江伯一直都记得很清楚。
“她?”辛语菲?他的大脑几乎是本能地就闪过她的那张脸,眼神莫辨地微微一闪,不过很明智地,他并没有多说一个字。
“我看你还是多注意一下。”江伯还在絮絮叨叨地提醒,他勾起唇淡淡地道了声谢,便开车出了小区大门。
第13章
辛语菲依旧是骑着共享单车去的美森便利店,不过也许是因为早上并没有碰到应培然,她走进便利店的时候一反常态地显得有些无精打采。
今天仍是王敏薇值早班,她比店长来得早,此时前台那里已经站了好几个选好商品等着结账的客人。
王敏薇似乎有些忙碌,不过再忙碌也挡不住她的嘴。
“店长你来了?”王敏薇一边熟练地帮客人扫码一边声音略显高亢地朝她开口道:“你招的兼职人员到底找到了没有?他们什么时候来啊?还有,马上就是黄金周了,店里到底准备怎么安排……”
一来就面临属下的喋喋不休,辛语菲的脸色自然不好看。“我知道了。”她也没跟王敏薇多废话,只淡淡地说了这几个字就进休息室去了。
关于调职的申请她早已写好了,就等着今天上班发到陈莎那边去。涂曼萱说得对,再怎么不想离开,但工作永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感情用事是最蠢也最不值得的。
既然都决定要离开这里了,那也就没必要和王敏薇这些人多计较,俗话说“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她倒是没想过以后自己还会跟王敏薇能有多少交集,不过她早已习惯了不将事情闹得太难看。
换好工作服,辛语菲又一如既往地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中。经过这些年在陵城的精心布局和经营,美森便利店的知名度和口碑应该说已经深入人心,这也多亏了这些年陵城和整个国内经济的发展。
然而中国的发展不仅美森看得到,其他国家的企业也同样看得到,所以这两年陵城的整个便利店行业都扩张得极快,不仅仅是世界顶级的便利店品牌,包括我们本土的便利店也几乎是遍地开花。
以前刚来美森的时候,辛语菲还觉得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管理制度,外资的确还是更胜一筹。当然她会这么想绝不是因为崇洋媚外,认为外国的月亮比国内圆,而纯粹是站在一个消费者和学习者的角度,但现在她却不敢再有这种绝对的信心了,别的不谈,数据总能说明问题。
看着这几个月的帐目报表,辛语菲的神情一点也不轻松。
相较于刚在这边开店的那段时间,目前美森的盈利状况实在说不上让人满意。她也到这周边的环境去考察了一圈,过去工业园附近的商家并不太多,餐饮行业也找不出几家,但随着大批企业的进驻和人流量的日益增加,这里的各色饮食店越来越多,比如除了传统的餐馆酒店,还有颇受年轻上班族欢迎的主题面包店、西式快餐店……可谓应有尽有。
不过美森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它们,而是跟他们同为便利店的本土品牌。
辛语菲还清晰地记得,曾经的本土便利店实在是没有什么亮眼的地方,不但没有属于自己的特色自制产品,连经营模式都跟社区的超市没太大差别;可后来有一次她走进某家本土便利店的时候,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在这家装潢年轻时尚,服务员朝气蓬勃的本土便利店里,不但货架上新鲜可口的自制鲜食随处可见,人气爆棚的网红商品也丝毫不逊色,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折扣和优惠活动比美森更有吸引力。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是美森便利店的店长身份,当时她真有一股冲动想趁着那家店大打折扣的时候将这里她感兴趣的商品一扫而尽。
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敢说美森的竞争力就是最好最高的,不但在陵城如此,更遑论在全国。
这也是如今美森迫切需要加盟商的原因。国内的本土便利店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他们不差钱,而且有时候政府还会给予各种优惠政策,但外资不同,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在中国的市场上折戟沉沙。
便利店要想盈利获得高利润,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么开源要么节流,因为同样要经过自家工厂的制作加工,那么生产一种商品也是需要这些人力和物力,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