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乘鸾 > 分卷阅读8
    转头吩咐:“多福,陪小姐去休息。”又想到多福刚才也受了惊吓,多叫了两个丫鬟,“你们去守着。”

    余芳园的下仆,向来管束得条理分明,几句话下来,该收拾的收拾,该走人的走人。

    明三夫人回屋,在当做书房使用的东次间稍等了一会儿,童嬷嬷回来了。

    “夫人,四老爷他……”

    明三夫人摆手:“此事不必多管,你只说仙姑的事。”

    童嬷嬷只得忍耐下来,向她禀报:“仙姑说,玄门中人向来神秘,她也不知道到哪里寻去。”

    明三夫人想了想:“那东西能安生多久?”

    “若能封住阴气,总有三五个月。”

    明三夫人点点头:“那倒是赶得去京城玄都观。”

    “是。”可童嬷嬷还是发愁,“先前我们请仙姑,老夫人同意就能办了。这事却太大了,必得老爷们出面。偏偏家规放着,四老爷这般态度,怕是其他几位老爷不肯答应。”

    明家其实分了两房。

    长房老太爷就是明相爷的长子,早在十年前去世了。现下四位老爷,分别排行一、二、五、六。

    二房老太爷和老夫人去世得更早,三十年前就不在了。只留下一对双生子,便是明三老爷与明四老爷。

    那时,两位老爷才六七岁大,断没有放任他们不管的道理。因此,两位老爷是在伯父伯母跟前长大的,便是长大后分了房,关系也比寻常叔伯亲近。

    只是,再怎么亲近,也是分了房的。现下明三老爷不在了,明四老爷就是二房的家主。其他人想插手二房的事,怎么也得问过明四老爷。

    片刻后,明三夫人道:“这事我会想办法,先叫仙姑封了阴气吧。”

    第7章 抄经

    春季天黑得早,刚刚敲过落更,就已经风定人静,明府各处纷纷熄灯落锁。

    多福正在铺床,细心地用汤婆子暖着被窝。

    明微则站在窗前,看着夜色下的园子。

    从这里看过去,正好能瞧见湖边一角。那棵藏了凶物的柳树,黑暗中笼罩着一层幽幽的血光,又被一道细细的屏障束着,无法散逸出去。

    这是刘娘子结的阵,虽然弱些,倒也管用。

    明微思量着,自己寄魂不久,身体虚弱,有这道禁封挡着,怎么也能拖个把月,到时候她应该就行有余力了。

    她又回头看向大床。

    明七小姐的魂魄,缩在自己设的结界里,一脸茫然。

    明微无声叹了口气。

    这孩子不知道该说命好还是命苦。生来痴愚,却有个视她如命的母亲。如果明三夫人知道女儿已经死了,该多么伤心?

    而且她被冲散的二魂四魄,也不知道在何处,已经丢失十几年,只怕没那么容易找回。

    “小姐,被窝暖好了,睡吗?”多福唤她。

    “嗯。”

    明微褪去外衣,躺进暖烘烘的被窝,看着多福手上仍然带着的红绳结。

    “多福。”

    “哎。”

    “不要摘了。”

    多福低头,看到她目光所及之处,笑了:“好。这是小姐送给多福的,以后都不摘。”

    明微闭上眼睛。

    明七小姐与她一样命通阴阳,身边的丫鬟却是个纯阳命格,莫非她被天行大阵送来此间,是冥冥之中的命数?

    ……

    更深露重。

    明三夫人披上斗篷,系上兜帽,准备外出。

    童嬷嬷走过来:“夫人,园子里还有那个要命的东西,今日就别出去了吧?”

    明三夫人不为所动:“嬷嬷放心,我不去湖边,不会有事的。”

    “可是……”

    明三夫人已经提起裙摆出了门,童嬷嬷只得喊上丫鬟:“素节,你带上手炉。晚上风大,提着灯笼要小心……”

    “知道了,嬷嬷!”丫鬟笑嘻嘻地应声。

    主仆俩走得快,没一会儿就远了。

    直到那一点灯火消失,童嬷嬷才收回不舍的目光,慢慢回屋。苍老的脸庞,落满了阴影。

    静夜中,看守茶房的小丫鬟看着窗外灯火走过,搓着手问同伴:“这么晚了,夫人去哪?不是说园子里有鬼吗?万一撞到怎么办?”

    另一个年纪稍长的丫鬟给自己倒了杯热茶,慢声道:“你不知道吗?夫人这是去抄经,说是早年发的愿,为小姐祈福的,就算下着大雪,也不会停。今天事情多,大概是耽搁了,才会这么晚。”

    小丫鬟撑着下巴,很是羡慕:“夫人真好,我娘要有一半好,我就不会被卖进来啦。”

    大丫鬟笑了笑:“好是好,可是太苦了。要是我娘,可舍不得她这么苦。”

    ……

    明三夫人走进流景堂。

    素节点亮灯烛。

    昏黄的烛光,带来微弱的暖色。

    这座仅有三间的供堂,中间摆着长长的供桌,上面是一尊半人高的女仙像。

    素节听童嬷嬷说过,这是九天玄女娘娘。

    第一次知道,她还觉得奇怪,一般不都供奉观音菩萨的吗?

    不过,玄女娘娘也是很厉害的神仙,也能保佑小姐的吧?

    明三夫人脱下斗篷,挽起袖口,露出一双素白的手。然后亲自取出拂尘,做起清扫之事。最后点燃供香,恭恭敬敬三拜,插入香炉。

    袅袅青烟中,她走到角落,添水磨墨,开始执笔抄经。

    素节悄悄退了下去。

    铜壶滴漏,时间一点点流过。

    不知不觉,梆子敲了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