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人……这……这恐非吉兆啊。”
蚕卵正在一颗颗变黑,就像死人脸上依次生起的尸斑。
锦幔这边的水缸也是一样的,她害怕地看看小尊,小尊却没有留意,只说:“你让开些。”
他用的是一种命令人的语气。锦幔忙行了礼,站到了陈太婆的身后。
第2章
桌上摆着两个银碟:酒糟螺肉、粉蒸鸭子。
夫人一口未动,只喝了几口茶水。
“水都看过了?”
“回夫人,都看过了,微咸无味,是我亲自看的。那些黑卵,我切了二十来个,里面的芯子都是黄的,说不定还能孵出蚕来。”
夫人愁容不解,追问道:“可是这终究是个异相。陈太婆觉得该如何处置?”
陈太婆说:“没浸水的,先晾着,腊月二十五是个好日子,等查明了原因再祝礼也不迟。”
“嗯。”夫人点点头,对沐州人来说,腊月二十五也是个大日子,家家户户“煮花粥”。以赤豆和米煮粥,形状像蚕。
陈太婆笑道:“至于那些异卵,老太婆也不知道怎么处置。但我听说翡翠蚕和金蚕,最早也是用普通蚕种培育的。一千个白蚕里才能出一个花的,还是受了蚕神娘娘的点化。”
“蚕神娘娘?”
“是啊,沐河西边有座红顶老庙,里面就贡着娘娘呢,夫人何不去那里上几柱香,兴许这事就过去了。”
“也是。”夫人觉得有点道理,自己虽然常来沐州,却从未去过什么红顶庙,既然要养蚕,总该敬一敬主事的神仙。
“区区小事,让他们去就行了。”李骏惠知道她的性子,做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把自己累成这样。
“这……这怎么行。”夫人咳得厉害,用帕子摁住心口。
李骏惠笑道:“我佛慈悲,必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记恨你,况且那个什么蚕神娘娘要管那么多小蚕儿,哪里顾得上你。”
“你强词夺理。”夫人嗔怒着,眼神却笑了,不再绷着。她端着茶盏,打量着屋里的姑娘们,终于停留在一个蜂腰削背的小丫鬟身上。
“来。”她对锦幔招招手:“你多大了?”
“十七岁。”锦幔屈膝行礼,无意中瞥了一眼李骏惠。
李骏惠也就二十来岁,叫他一声“老爷”,真是把他叫老了。他瞥了一眼锦幔,把玩着手里的扇子。
夫人觉得这个丫头挺好的,比较素净。
“十七?”李骏惠突然想到什么,笑着问:“小尊,你呢?”
小尊和锦幔心里都是一惊,老爷突然把他俩拉到一起,莫非是动了“指婚”的主意。锦幔克制着心中的不安,脸却不由自主地烫了起来。
“少主,我……今年不到三十。”小尊不太情愿地报了个虚数。
“哦,那正巧,明日锦幔姑娘出城,你护送一下吧。”
正巧,什么正巧。
小尊骑着马,一言不发地走在最前面。他姓白,大名白尊,本是将门之后,父亲在蓝玉大将军麾下做武官,立下过不少战功,却在最风光时,听了李骏惠父亲的劝,一同上交兵权,卸甲归田。
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不久后,蓝玉就被参奏谋反,帐下一万五千人全部斩首。蓝玉本人则落下个剥皮填草的下场。
白尊和李骏惠一同长大,不是他的小厮长随,倒像是让他放心不下的弟弟。
让他送人去拜神可以,但把他和庄子上的粗野丫头配在一起却是万万不行的,他心里不痛快,用冷漠来回应锦幔。
锦幔知道他的身世以后,反而淡定许多,只趴在窗户上看雨。其实她想和他说说前夜蚕室有人的事,可是一看到他高傲的“笑容”,便又咽了回去。
他们踏着清晨潮湿的薄雾,穿过熙熙攘攘的红尘。
包子、鱼饼、芸豆粥,沐河两端都是热闹的叫卖声,河中间结了冰,不用绕道沐桥,就可以从一头滑到另一头。
“怎么这么多人。”白尊终于开了口。
“今天是集市。”
“昨天是集市,今天也是集市,怎么这么多集市。”
“腊月里天天都是这样的。”
白尊淡漠地挥挥手,示意车队从偏僻的林子里出城。
“白公子。”锦幔客气地说:“我想去趟香铺。”
香味这种东西,锦幔很难向旁人描述,唯有自己去闻一下,才能确认是哪种味道。她总觉得蚕种的变异是被人下了毒。
可是白尊就像没听到一样,继续走他的路。
“白公子,白公子……我出来一趟不容易。”
“行吧。”他终于立了马。
“香铺在朱雀大道最深的巷子里,骑马恐怕不方便。”
锦幔不敢看他脸色,忙低头,撑开一柄油纸伞。
雨丝细密,锦幔走在前面,伞上画着一尾灵动的金色鱼儿。白尊不耐烦地跟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