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起来扯秧,双抢搞得劳筋伤骨,生活是如此不易!
经济已经崩溃,时常有段时间菜里没有油水。如果说在家里没有油水还能填饱肚子,但每个学期开学交学费的那段日子,高玉兰、高春兰、高翔都有些打退堂鼓。不去学校又能干什么?但去了学校,放学前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点名催学费,这是伤面子的事,而且不交学费不发教材,上课只能共着同学的看,每天坐在教室里是个煎熬。高翔由于成绩好,王老师给他找了套旧书。有了旧书上课不用看同学的,但当同学们拿着报纸或是花花绿绿的纸张兴高采烈地给新书包书皮时,高翔还是显得那么孤单。
初秋已至,冬春的蔬菜已经下种,趁着天气好,王丽华又把冬春的柴砍好。忙完这些事,家里也就没什么事做了。这个时候,家家户户的堂客们大多聚在一起打牌,勤快一点的在胡建明的凉席厂拿来凉席片串凉席,虽然串一个凉席工钱不多,但闲着也是闲着啊。
对王丽华来说,像别的堂客们那样串几个凉席根本不够贴补家用。她们有男人在外面赚钱,串凉席纯粹只为不闲着而已。自己了,生活开支,儿女的学费都是问题,怎么办?天天在家里操劳,虽不至于饿肚子,但钱从哪里来?而农忙一过,也就没什么忙的了。开学有段时间了,儿女的学费还没交上,每天看着他们无精打采地去学校,做娘的急得心痛,这实在不是滋味。但有什么办法?之前在陈世宝那借的钱还没有还掉,这次又去借吗?这怎么开口!王丽华琢磨着能不能去外面赚钱?虽然她也不知道出去干什么,但去外面找找机会总比在家里毫无希望强吧?这样想的时候,每当三个孩子回到家里又把这心思打消下去了。如果她出去了,三个孩子怎么办?留他们三个在家里,晚上睡觉会不会害怕?没人管束会不会学坏?这样一想,王丽华就不忍心把孩子留家里而她出去赚钱了。生活没有两全,生活也许就是单项选择题!王丽华琢磨不定,有时早上在水井边洗衣时跟刘美凡聊天,这样聊着聊着,王丽华打算去外面找事做的风声在队里的堂客们中间已经不是秘密。
天天守在家里,儿女能有个照应,但把他们照顾得再好,又能怎么样?何况天天捉襟见肘,能说是照顾得好吗?生活能改善?学费能交上?下定一番决心后,王丽华打算跟儿女们谈谈。
当王丽华说出打算出去找点事做的时候,三个孩子都没有作声。如果妈妈出去找事做,那家里只有他们三个,田里、土里所有的一切能照顾得过来?更何况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大人不在家,三个孩子一想着妈妈要出去,不由得恐慌!王丽华对他们做了很多解释,说她出去是赚钱,已是家徒四壁,再守在家里不出去赚钱日子过不下去了!妈妈说的有道理,三个孩子心中的恐慌跟不舍只能藏在心里,物质上的生存总是第一位的!
一天,高玉兰放学回得早,王丽华把她叫到了房间里。
“玉兰,你最大,家里没一点收入来源了,妈妈再不出去赚钱,生活就过不下去了,你能理解妈妈吗?”
高玉兰看着妈妈点了点头。
“妈妈出去了,弟弟妹妹你能照顾好他们吗?”
“妈妈如果真要出去找事做,那我一定照顾好弟弟妹妹。”高玉兰说得都快哭了。
王丽华强忍住情绪,接口说道:“如果你能照顾好弟弟妹妹,那你也帮妈妈做做他们的工作,让他们同意妈妈出去找事做。”
“嗯。”高玉兰转过身擦掉涌出的泪水到了灶屋。
在高玉兰的解释劝说下,当妈妈再问起高春兰、高翔的态度时,他们俩都默然地点了头。妈妈出去赚钱,家里只有他们三个,这会是什么样的日子?想想都让人心慌,但又有什么办法了!
做好儿女的思想工作后,王丽华开始做出门的打算。虽然已经打定主意要出去,但又放心不下三个孩子,于是她就拜托刘美凡尽可能地照应下他们。刘美凡原本以为王丽华是开玩笑,听她这么说才知道是当真的,一时既诧异又佩服。王丽华没打算对干娘说,如果跟她说肯定不会同意,但风声还是传到了干娘耳里。
老太太一听儿媳妇要出去找事做,心里立马着急起来,王丽华是真出去找事做,还是打算就此脱离这个家庭不再回来?一想到孙子孙女,老太太急得眼泪都出来了,如果王丽华真的不再回来,三个孩子还这么小,孤苦伶仃,怎么办呀!老太太听到这个传闻后马上拿着拐棍,慌慌张张上了王丽华的家门。
没到月初干娘就上了门,王丽华以为她有什么东西落在这里。
“忘了拿什么东西,妈妈?”王丽华问道。
“没忘拿东西。”老太太停了一会儿支支吾吾地说道,“听说你要出去找事做?”
干娘怎么知道了?王丽华有些不得其解,但既然知道了就只能照实说。
“嗯,出去赚几个钱。家里没一点收入,都揭不开锅了。”
“你出去能干什么事?”
“出去再找。”
“恐怕外面的钱也不好赚。你出去了三个孩子怎么办?我也一大把年纪了,老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