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是他开明的支持态度,犹如一剂强心针,让凯瑟琳既感动又振奋,收到笔纸后整日闷在屋里笔耕不缀,对外宣称她在读书,把以前的喜好通通扔到了一边。
对于她的改变,贝内特先生、简、伊丽莎白都很高兴,甚至三姐玛丽也破天荒称赞了她。
莉迪亚却极度不满,以前凯瑟琳她们两人总是相伴去镇里玩,现在凯瑟琳不出门,贝内特先生又不允许她自己一个人出去,莉迪亚只好被迫减少出门的机会。
贝内特太太非常偏爱莉迪亚,经常拉偏架,莉迪亚不喜欢凯瑟琳,连带着贝内特太太看着四女儿也有些不顺眼。
凯瑟琳并不在意。
她心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写书赚钱。
费尽心思、耗时三个半月写完第一本书后,凯瑟琳以贝内特先生之名把信件寄出,在忐忑不安中等待回信。
约一周后她收到了回复,还是两封,她的书接连被托马斯·佩恩和托马斯·卡德尔拒绝。这二位是亚当·斯密、罗伯特·伯恩斯等文坛巨擘的出版商,在业界久负盛名。6
凯瑟琳出于收益的考虑,也抱着不切实际的一飞冲天的幻想,希望得到他们的青睐,可惜他们连看都未看直接回绝。
凯瑟琳对此失落不已。不过她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迅速调整好心情,开始积极尝试多种方法。
最初她带着一丝希冀,希望她的书既能受到社会上广泛好评,又能大卖特卖赚钱,但出版商的拒绝让她发热的大脑恢复清醒,在把书投给其他出版商的同时,也尝试着投到收稿门槛稍低的报刊。
为此凯瑟琳还专门写信给舅舅加德纳先生,希望他推荐一份“用来打发时间,买的人很多”的报纸,称准备买来给仆人看。
加德纳先生在伦敦做生意,商店的规模不小,收入丰厚。虽然他的商人身份被贵族阶层鄙夷,但他本人完全不粗鄙,非常有教养。而他的太太也是打扮得体、言辞不俗的时尚女性。
加德纳夫妇与几位外甥女的关系很好,尤其是年级大的两位,平常会通信,她们还经常去伦敦住。
凯瑟琳成为凯瑟琳后还没有和舅舅一家接触过,不过她依旧厚着脸皮给舅舅写了信,加德纳先生很快回信,说他经常见学徒、仆人们看一份叫《每日通讯报》的报纸,上面似乎有很多有趣的新闻和故事,售价也相对便宜,仅需0.5便士。7
收到信凯瑟琳立即给女仆一英镑,让她去镇上尽可能多得买《每日通讯报》。
不过女仆的回答让她很意外,女仆说:“小姐,老板说这份报纸卖得极好,每天都会卖完,只能买到今天的。”
凯瑟琳还不知道她手中的报纸正是后世英国最大报社集团的前身,《每日通讯报》拉开了英国现代新闻的序幕。
这份报纸创刊时精准定位市场,打出“忙人和穷人的报纸”的宣传口号,创刊号销量一鸣惊人,达到近六千份,后来的发展更是凶猛而迅速,是时下有闲阶级之外的人最爱看的报纸。8
让女仆送上下午茶和点心,凯瑟琳坐在客厅里津津有味地翻看着《每日通讯报》,连简走近都没发现。
“基蒂,你在看什么?”
简的声音和她的人一样,温柔甜美,凯瑟琳抬头欣赏一眼美人,然后指着一篇报道,示意简看。
那篇新闻刊登在报纸的第八版社会轶事,用化名的方式写了一位法国贵族有怪癖,总喜欢乔装打扮成农夫,这天他和一名妇人偷情,结果被妇人的丈夫捉奸在床,扔到猪圈里。
“凯瑟琳!!”简的脸“轰”的红了,她看着自己的妹妹,语气是前所未有的生气,“你怎么能看这样的东西?”
凯瑟琳没想到简的反应这么大,吓得她赶紧从沙发上坐起来:“噢,简,你别生气,我只是觉得有趣。”
简的脸还是绯红色,她说话时素来软软的,连发脾气时语气也很温柔:“你不可以再看了。”
凯瑟琳立马把手中的报纸撕的粉碎,简的脸色才好了些。
凯瑟琳没敢再往家中买《每日通讯报》,不过只此一份她知道了这份报纸的套路。
这不就是18世纪的《太阳报》嘛。报纸以吸人眼球为目的,极尽可能哗众取宠,文章充满着低俗、煽情的内容,编写手法不专业,但就是销量好。
看来什么年代大众的喜好都不会差太多。大多数人喜欢的也许不严肃、不高雅,但他们愿意花钱。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