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富民强国才是王道 > 分卷阅读5
    的多时。

    “干一早晨管一天饭,难怪!”刘守光也反应过来,冷哼了一句,随口问道,“这冯家大郎是?”

    “是冯家村冯良建先生的独子冯道,为人品行敦厚,待人诚恳,侍亲至孝,平素在家只爱读书,在这十里八村素有贤名。”

    刘守光一听“贤名”就想起他那庶兄,不由心生厌恶,“现在连田舍儿都学会沽名钓誉了!”

    “公子说的是,这田舍儿既无家室,又无功名,要想往上爬,可不是只能在名声上下功夫。”李小喜笑着附和道,随及眼珠子一转,出了个主意。

    “既然这位冯家大郎这么有‘贤名’,公子不妨聘了他,让他去沧州和那位打交道,想必他们这些孝子贤者能说到一块去。”

    “妙!他刘守文不是素来爱贤才么,本公子就派个贤才去。”

    刘守光大笑,他倒要看看刘守文看到和他一样有“贤名”的田舍儿会是什么反应。

    “行钦。”

    “卑职在。”

    “去准备聘礼,聘冯家村冯道为本公子掾属,然后派他去沧州,督运粮草。”

    “是,行钦领命。”

    作者有话要说:  开文大吉,新文求收藏~

    第3章 冯道被聘

    聘请名士,本该提前告知,得到对方允诺后,再选黄道吉日,沐浴斋戒,备已玉器金帛之物,才能登门,这样不仅使被聘之士面上有光,也让聘请者有纳贤之名。

    可元行钦知道自家公子不过一时意起,只是想找个人羞辱那位,再加上请的不过是个农家子,故而也懒得弄那些,只随便拿了几匹绢,然后点了一队亲兵,就让老农带着朝冯道家走去。

    **

    “前面就是冯家村?”官道上,元行钦用马鞭指不远处的一个村落着问道。

    “是,那就是冯家村,都姓冯,据说祖上是从长乐郡迁来的,里面第二排瓦房的那家就是。”老农忙回道。

    “瓦房?”元行钦眯着眼望了一下,依稀可见一座三进的宅子,“他家有人做官?”

    “这倒没有,只是听说早年冯良建曾中过明经,做过京官,后来因黄巢之乱逃了回来。”

    “原来是个逃官,难怪……”元行钦随意点点头,不过面上到底多了一分客气。

    一行人进了冯家村,走到冯家门前,元行钦对旁边亲兵使了个眼色,亲兵立刻上前拍门。

    砰——砰——砰

    “家里有人么?”

    “谁啊?”

    嘎吱一声,门被从里面打开,一位妇人伸出头来。

    看到来的居然是官兵,妇人一惊,忙出来行礼道:

    “妾丽娘见过将军,将军万福,不知将军莅临寒舍有何贵干?”

    “倒是个有见识的,”元行钦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个半老徐娘,知道这八成是冯家的妾室或歌姬,因此也不避讳,就说道:

    “本将军乃卢龙节度使二公子座下副将元行钦,奉二公子之命,特来聘你家大郎为二公子掾属,还不快让你家家主和大郎出来相迎。”

    丽娘听了只觉脑子轰的一下,呆在那里。

    “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通报。”元行钦耐烦的说道。

    丽娘这才回过神来,跌跌撞撞进去通报。

    正院里

    繁茂的古槐树下,冯道一手持笔,一手打着算盘,盘着今年夏收。

    旁边的冯良建正摇着扇子纳凉,看着认真记账的儿子,笑着打趣道:“你这孩子,咱家就那点地,那点收成,你居然还特地做了账簿,每年盘账,也不嫌麻烦。”

    “这有何麻烦,不过是随手的事,账目清楚才可知一年收支,早做打算,才能更好的持家,何乐而不为呢?”

    冯良建想起自儿子掌家以来,家中日益富裕起来,既骄傲又心疼,“都是为父不擅长理家,你姨娘又身份不够,才让你年方弱冠就不得不撑起家业,这几年,苦了你。”

    冯道这时算完了账,把算盘和账簿收起来,走到冯良建旁边的榻上坐下,拿起之前没看完的那卷书,倚着冯父笑着说道:

    “父亲这是什么话,儿子能亲自奉养您,那是儿子的福气,您若觉得儿子辛苦,不防打扇子时打大点,让儿子沾沾风,儿子刚借了孙县令家的书,今儿得看完。”

    “多大了,还耍宝。”冯良建笑着说了一句,不过扇子却向儿子移了移。

    冯道小心打开卷轴,仔细的看起来。

    就在父子俩一个悠闲的打扇,一个舒适的看书时,丽娘跌跌撞撞的从前院跑进来。

    “郎君、大郎,不好了!”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冯父一看丽娘的表情,就知道出事了,忙问道。

    “外面……外面来了一个将军,说是……说是卢龙节度使二公子的手下,要聘咱家大郎去二公子府上做掾属。”

    “啪”

    冯父手中的扇子落地。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