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灰袍的男子,店小二连忙介绍到:“李哥,这就是我给你说的朋友,想办一个户籍您看如何?”
灰袍男子抖了抖衣袖,抿了口茶说到:“最近上头查的严,不准随便弄个户籍,这要是搞不好会被坐牢啊!”
店小二连忙打着圆场说到:“李哥,瞧您这话说的,别人或许不行,但是李哥您绝对有那能力啊。”
灰袍男子被店小二的话吹的有些飘,转而又说到:“那我就实话说吧,这办户籍不是个小事,但是要办下来至少得花十两银子。”
茶小新感觉很肉疼,办个户籍要花十两银子这么多?但是她也知道除了给钱她也没有其他办法。茶小新只好笑着答到:“应该的,应该的!”
就这样茶小新和灰袍男子约定第二天的时候衙门见。通过店小二知道,灰袍男子是衙门里的捕头,他姐姐是县令的小妾,故而才能给把这件事办下来。
第二天的时候,茶小新在店小二的带领下如约来到衙门,灰袍男子已经等在那里了,不过今天她穿上了官服,身着酒红色得锦衣和头戴一顶黑红相间的帽子,两根黑色布条垂在耳侧。见到茶小新就领着她前往办户籍的地方。
办户籍的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头,眼角略向上翘起,端坐在公案后,一看就不是好惹的,茶小新拿出十两银子递给老头,签字,按手印,一张写着茶小新,阳城人士的户籍发到茶小新的手中。
茶小新的心总算落下了。茶小新把户籍放进怀中,跟着店小二回到客栈,后来茶小新才知道,那十两银子,其中五两给了灰袍男子,二两用来办户籍,二两给了老头,其它一两用来打赏其它人了。
通过这些天的观察,茶小新这才知道十两银子已经够普通人家一年的开销了。茶小新看着手里的户籍,寻思着现在户籍也有了,下一步就是考虑住的问题了。买房果然是每个中国人毕生的梦想,茶小新也不例外。有了自己的房子住的才安心,才会感觉不像蒲公英,一阵风吹来都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一站停留。
茶小新人生地不熟的,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店小二了。这些天茶小新知道店小二名陈二家住阳城,家境贫寒,父母年纪大身体孱弱,家里有三个兄弟和两个妹妹,因在家里排行老二故取名陈二。今年十八岁,家中只有大哥陈老大一人娶妻张氏,张氏是阳城杀猪匠的女儿,家里经济还算可以,因嫌弃陈家贫穷于是撺掇陈老大和陈家分了家。
陈老大两口子住在岳父家里里,平时过年过节也不回去,更别提照顾两个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弟妹了。家中的重担全部压在陈二的身上,靠着再客栈工作赚点钱救济家里。时常还要给两个老人买药,家中还得靠妹妹绣点荷包来补贴家用,这才把这个家勉强给支撑下来。茶小新突然感觉跟幸福,至少之前的日子过得还算舒心。没有陈二这样大的压力,晚些吃过晚饭茶小新叫来陈二,向他打听打听阳城有没有卖房子的人家。陈二是个老实人,并没有问茶小新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只是说了一声:“没问题”就离开了。
第六章阳城西巷
茶小新用过晚饭,躺在客栈的床上,眼睛一直顶着头顶的床幔,素白色的轻纱挂在床的左右两边,到这里自己快两天了,虽然自己大概一个月才会给自己的家人打一次电话,家里人应该不会发现,但是刚找到的工作还没开始上班呢,现在就玩消失不知道人家会怎么想。
“唉!管不了那么多了”,茶小新默默的想着。
又再一次打开手机,希望能有信号,哪怕是一点点,人总是这样,其实明明知道没有希望,下意识的还是抱着侥幸的心里。默默的关机重新放好手机,迷迷糊糊的睡过去了。
第二天早晨,茶小新起床穿戴好匆忙去客栈对面吃了点早餐,其实就是两个包子而已。就去客栈找陈二,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陈二,一打听这才知道,陈二的母亲病情加重,怕是不行了,陈二这才匆匆的请假回家了。
茶小新回到房间,想到虽然陈二和自己认识没多久,但是却帮了自己不少的忙,况且买房子的事情还得麻烦他,于是向人打听二家的住处,那人却说最好别去那里,茶小新有点好奇,问道:“这是为何?”
那人却神神秘秘的说:“您是不知道,陈二住的地方在阳城西巷子,那里是阳城最穷的地方,鱼龙混杂,外面逃难的人和乞丐都住那里。那里经常发生抢劫,偷窃的事情,官府不能找到合适的地方安置他们,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所以说去哪儿也别去那儿。”
茶小新谢过那人回到房间,想想自己一个人孤身在阳城,身上带着巨款,如果不早些妥善处理,恐怕会引起歹人的侵扰,危机性命,正所谓怀璧其罪。因此茶小新还是决定去找陈二,得先把买房子的事办下来。
茶小新打听好路线一个人往阳城的西巷子走去,因怕遇上抢劫偷窃的,茶小新不敢往身上带多少钱,只是贴身放了五两银子。越往西走明显感觉人越多,而且感觉和客栈那里的人不一样。路旁都是些衣衫褴褛的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都有,周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