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哥道,“一万五千七百五十五。”
“好的,好的。”凌二暗自咋舌,他也没有想到他们一个小小的乡镇居然有这么多!
两人一路坐到市里汽车站,然后又转公交到火车站。
王刚把提前买好的火车票递给凌二道,“还有一个小时,咱们提前半小时进站,省的到时候挤得慌。”
凌二道,“好,我们先去弄点吃得。”
旁边有卖烤咸菜饼子的,他走过去包了六个,自己留了俩,其它的全给了王刚,俩人蹲在台阶上一阵啃。
实在噎的受不了,他才又去小商店买了两瓶矿泉水,俩人都舍不得一次性喝完,剩下的全拿在了手里,留着在火车上喝。
五点半钟,准时挤上火车,凌二特意让他坐在里面,自己在外面坐着。
打牌声,孩子的哭喊声,跟个大市场似得,一阵沸腾,加上闷热,整整七个多小时,凌二都没机会闭眼,一直都是望着漆黑的窗外发呆。
抵达浦江新客站,也就是后来的浦江火车站,已经是凌晨。
“今晚的月亮很圆。”凌二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我们去哪?”王刚是第一次来浦江,看着宽阔的广场,他一个成年人向一个孩子询问起来意见。
“找个地方睡觉。”凌二本来准备找个地方随便凑合一晚的,但是这么多的国库券,他实在不放心,花个钱买个安心吧。
带着王刚穿过两条马路,经过好几道路口,然后开始挨家打听住宿价格,他统共就十块钱的身家!
二十的不住,抢钱呢,十五的,不接受,十块钱的,考虑一下。
最后一家,居然只要六块钱,妥当了,付完钱,登记完身份证,上楼一看房间,差点没当场哭。
斑斑点点的床单,发霉脱皮的墙壁,整个屋子发出一种齁鼻的不明异味。
实在太困,两人也没心情计较,从里面反锁好门,倒床上便睡。
第15章.15、我辈岂是蓬蒿人(修)
他是被热醒的,屋子跟火炉子似得,下意识的抹了抹头上的汗,睁开眼睛便看到了坐在床头上发呆的王刚。
“刷牙洗脸没有?”他揉揉眼睛问。
王刚道,“八点钟了。”
凌二瞅了瞅他那乱糟糟的头发,笑着道,“你先赶紧洗脸刷牙,然后我们去吃点东西,不着急,我估计那边九点多才会开门。”
他站在窗户底下,望着熙熙攘攘的人流,阳光洒在他那稚气的脸上,使其拥有与他不相衬的沧桑。
等王刚洗好脸,他在水龙头底下随意捧了水搓了搓脸,嫌弃毛巾脏,用自己的破旧衬衫在脸上挠了两下。
两个人一起下楼,在旅馆老板的指引下,找了一家早餐店,一人一碗豆浆,两个包子,付完钱后,凌二又买了一份地图。
把地图平摊在地上,用手指一处处的找要去的地方。
在他印象里,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是在南京西路,具体位置他不清楚,他要借助地图看看先往那个方向走。
浦江在后来的发展变化太大了,即使是他这样的老沪漂,重生后置身于此地,也很难摸准地方。
俩人蹲在路边,路人并没有多看一眼,浦江现在是经济的桥头堡,每天来来往往的像这样翻地图找位置的人太多了,早就见怪不怪。
“远不远,不远咱们就走路。”看到凌二为难的样子,王刚主动建议道。
凌二按照地图上的比例尺默算了一下道,“那就走路吧,走直线大概四里地。”
从地图上找合适的线路实在太难,主要还是公交线路太少,供选择的余地不大。
凌二走在前面,一边走,一边打听路。
站在所谓的“中国第一个证券营业部”门口,凌二差点哭了。
营业部很小,粗略一算,只有十来个平方,中间一个太长台,里面是五个工作人员,外面是长长的队伍。
在这里,之前主要交易的是飞乐音响、延中实业、飞乐股份、真空电子、爱使电子、申华电工、御园商场等七只股票,现在增加了国库券交易。
他抱着包,王刚护在一侧,排在人头攒动的队伍里,发现大部分人都是来卖国库券的,而且天南地北的口音都有,是外地人居多。
国库券的收益很高,1985年券的利率是9个点,跟银行储蓄的8.64相比,倒是相差无几,但是贴现率很高,综合下来,大概有15个点。
只是物价上涨的太厉害了。
借助于名烟名酒调价之际,迅速掀起了一场来势凶猛席卷全国的抢购风潮,各地许多银行门口都是排队取款的,取了钱后便是买买买。
连银行都不愿意存钱,谁还愿意留着被摊派的国库券,反感心理很严重。
听着大家的议论,他觉得来的正是时候,早一个月,刚允许交易的时候,由于证券营业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