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这就是萧雯的一生 > 分卷阅读10
    离婚率已经连续16年上涨!

    与此同时,单亲家庭也随之增高。父母离婚,孩子注定缺少家庭的温馨,无论孩子跟随哪一方,都不利于孩子正常的身心健康。单亲子女教育已成了一个十分显著的社会问题。

    接下来,我们浅谈一下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离异后,大多数孩子由父母一方领养,有的住在父母重新组合的家庭里,有的跟着爷爷奶奶过,但是也有少数父母各自家庭都不过问的。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如果关爱和疏导不当,就容易形成以下扭曲的心理现象:

    一、悲观自卑。

    从孩子一出生,父母也许就是孩子心目中的骄傲,是孩子的保护神。父母离异后,孩子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者没有母亲的家庭里,孩子就自然减少了这份安全感和优越感,从而在孩子心里就会容易产生“我的家庭是不幸的”、 “我是没人要的孩子”、“我的命不好”这样消极悲观的想法,在与别人相处中自已觉得会低人一等。

    二、自闭抑郁。

    父母在离异前后如果吵吵闹闹,这样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会使孩子对人际关系感到紧张。如果父母重组家庭后,父母对孩子再疏于关心,孩子与他们的亲情交流就会受到限制,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在家庭中被忽视了,孩子的心里就会容易产生孤独感,行为上会表现出离群,情感上易于自闭抑郁,不愿轻意与别人交流。

    三、胆小怯懦。

    有的父母离异后,往往把自已的感情和未来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以致于平时对孩子束缚过紧,管教过严。久而久之,使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害怕自己使父母失望,因而对父母越来越敬而远之,从而变得胆小怕事,遇人遇事怯懦退缩。

    四、叛逆难管。

    离异后的孩子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愿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小可能会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坏脾气,由于对父母的离婚行为不理解,他们会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从而易于出现叛逆的心理,让人难以管束。

    以上只是父母离异后的孩子心理可能发生的几点倾向。那么作为离异父母,又应该如何去引导和关心离异后孩子的健康成长呢

    第一,要尽量让孩子过有父母关爱的正常家庭生活。孩子生活在离异家庭,家长要记住父母依然是父母,要珍惜自已与孩子相处的机会,即便再婚了,那也要依然承担起父母对孩子养育和教导的一切责任。在平时,要让孩子继续与自已的父亲或母亲通电话,让他们正常见面,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他父亲或母亲的不对之处,要让孩子觉得父母虽然分开了,但是他的家还在,他的爸爸妈妈还是和从前一样地爱着他的。

    其次,要与孩子的学校保持良好沟通。你可以告诉孩子的班主任,即使离婚了,在有关孩子学校教育方面,你和你的前妻(夫)应有同等的知情权,要把自已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闪光点告诉给老师,让孩子甩掉自卑的包袱,使其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第三,在教育孩子方面达成共识,尊重拥有监护权的父(母)制定下来的规矩。比如什么事情是在那个家庭里不可以做的,那么在这个家庭也同样不可以做,这样就不会让孩子在新的家庭里出现不适应的问题,不会因为父母的补偿讨好而害了孩子。

    父母离异后,对孩子心理的不良影响肯定是有的,然而出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我国现在离婚现象越来越多,那么作为父母应慎重对待自已的情感问题,别让孩子无辜地受到自已不良婚姻的影响。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晚上,江小娟特地煮了两个鸡蛋,算是给萧雯庆祝生日了。其实,唱过生日歌、吃过蛋糕之后,萧雯也想体验一下这样的庆祝方式,但她知道,家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条件,所以,她一如既往地懂事,什么都没有说,更别提哭或者闹了。

    有人说,懂事的孩子没人疼,特别是女孩子,如果太懂事的话,往往就会被别人忽略,甚至被别人不在乎。长大之后,当萧雯回忆往事的时候,发现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她总是为别人着想,所以常常让自己伤心难过。

    可是,萧雯又有什么办法呢?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她哪里还有任性和矫情的资格呢?自打记事起,家里隔三差五就会爆发一次战争,萧雯永远也忘不了,每次伯伯叔叔跑到爷爷奶奶家里来,总是莫名其妙地发一通脾气,临走前,还用手指指着躲在角落里的萧雯,大骂她是一切的祸根。

    等他们走后,萧雯才敢站起身来,或者哭出声来。有时候,奶奶会立即抱着她,然后一边流着泪,一边无声地安慰她。有时候,奶奶心情不好,便会一把推开她,哭着怪她:“我的命真苦哇,都是因为你!”

    都是因为你……这五个字,就像魔咒一样,常常令萧雯心惊胆战,甚至夜不能寐。但是,萧雯从来没有怪过奶奶,因为,这不是奶奶的错,如果没有她的话,一切争吵就没有了,奶奶的命也不至于这么苦。

    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