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蒲草有生 > 分卷阅读23
    一封信,落款是蒋夫子。秉诺打开,却见里面还套了一封。封面上书“程秉诺亲启”,只是这几个字写得实在不敢恭维。

    展开信,是一首诗:

    吾友秉诺,见字如晤。

    近读关雎,心悦诚服。

    感其情真,羡其嘉勇。

    其待淑女,如吾待汝。

    灵儿

    秉诺读罢,只觉得忍俊不禁,似玩笑一般。

    他确是猜到了这姑娘的心意不假,却未想到她如此大胆。他又看了遍最后一句:“其待淑女,如吾待汝”。哪有姑娘说这样的话。秉诺无奈摇头笑笑,提笔写道:

    屈尊纡贵,惶恐难处。

    如蒙不弃,结友为书。

    互通有无,解于急难。

    三生有幸,得友如汝。

    秉诺敬上

    秉诺写了回信装好,也照来信一样,封了内外两个信封。内书“季涵亲启”,外书“蒋传(夫子)亲启”。便送了出去。

    自秉诺收到信,他脸上便挂起了笑容,人也飘飘然。

    一直到回信寄出,他才惊觉自己糊涂了,怎得会鬼使神差地和未出阁的姑娘通信。自己当真是一遇到这姑娘,就毫无章法了。

    其实秉诺是羡慕灵儿的。

    他羡慕季大人是如何抚养这女儿的,能教出这么一个洒脱、不被世俗礼教所困、行事无拘束的性子。每每想起灵儿,秉诺脑海里总会出现她那一派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样子。只是灵儿的情谊,秉诺自知配不上,羞愧不敢当。

    秉诺很想对灵儿说:他很羡慕她,羡慕她拥有如此好的长辈,教出这阳光般温暖的孩子。只是他不知道,这冠冕堂皇的羡慕背后,他已被这个姑娘深深吸引住了。

    而那封秉诺自以为不该写出的信,在这个洒脱、不被世俗礼教所困、行事无拘无束的姑娘看来,非常不满意。

    他当自己是朋友?那岂不是变相的拒绝。

    灵儿本是信心满满的,且以为秉诺也和她一般心思。更何况,如果他无意,怎会喝了半月自己熬的汤,与自己有了故友一般熟悉的默契。

    灵儿想不明白。她与堂姐说,季澜只道她是吓着人家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见过姑娘家这么主动。人家姑娘是低头含羞,顶多丢个手帕,她家傻妮子倒好,直接表露真心。

    堂姐说的话灵儿都没记住,只记得一句话:“时候太短了,他还不了解你”。

    这句话灵儿消化了两天。

    原来她希望秉诺如自己对他的感觉一样,一见钟情、怦然心动。

    既然没有实现,不管自己有多失望,退而求其次,日久生情也是一样的结果。

    瞬间灵儿如被点燃一般,连年都等不及过完就想再见秉诺,多制造机会让他了解自己。

    灵儿又看了遍那封恨不得揉成团的信,压着火气收了起来。哼,早晚扔到你面前,让你看看当初的愚昧无知。

    只是这样的机会却不多了。

    转眼过了初五,因着淀州路远,秉诺得提早启程。

    秉诺走前,与姚氏拜别。姚氏叮嘱他念学要用功,毕业一定得进得京塾。秉诺都牢记在心。

    父亲去临州公干,还有三五日方归。见不得父亲面,秉诺拜别夫人。

    郑氏担心秉诺第一次出远门不习惯,特意安排了府里的马车送他,还请李叔一路陪同,并为秉诺备了盘缠。姚氏对此十分感激,秉诺连连拜谢,与郑氏和姚氏告别。

    马车刚驶出城门,便有小厮拦停了马车,说有旧友相送,希望一叙。

    秉诺有点明白了旧友是何人,赶紧下车,随着小厮同去。在隐蔽处,果然见到灵儿,只见她气鼓鼓地问:

    “你要去淀州?”

    秉诺答:“是。”

    灵儿紧跟着问:“你怎不告诉我?”

    灵儿复又问:“我就问你一句:你讨厌我否?”

    秉诺一秒摇头。

    这是灵儿提前演练了许多遍的对话,如今进展顺利。她绷着脸,继续问:“那我们是朋友吗”

    秉诺点头。

    灵儿盯着问:“说话!”

    “是。”

    入坑了,入坑了。灵儿接着问:“朋友是否要相互帮扶,以后我有了急难你是否帮我?”

    “一定帮。”

    最重要的一句话来了,灵儿说:“好!如今你离京进学,路途遥远。你的友人准备包袱给你送别,你得收下。”

    说着不知道哪儿拿出个大包袱,放到秉诺怀里。秉诺想拒绝却无说辞。只得拱手道谢。

    两人面对面站着,谁也不先说话。良久后,灵儿出声问:

    “你是不是得赶路了”

    “嗯”

    她故作轻松地说:“走吧。多多保重!照顾好自己!”

    秉诺点头,提着包袱远去上了车。

    灵儿站在远处,看马车卷尘滚滚离去,一遍遍回想秉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