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乘坐地铁的时空学者 > 分卷阅读17
    子一热之时的输入,后悔也没有办法了。

    陈晓芸想,或许该稳妥一点,选一些简单容易背得出来的。好在,其实也是不难背的。

    《前赤壁赋》,她背过,印象不够深刻,忘得差不多了。

    她唯一记得的,是文字里的那种奇妙之感,有点想现场体会一番。

    陈晓芸旅游装备样样齐全,还在地铁站的厕所换上了衣服,走进了车厢里。

    不多时,列车飞快前进时,她再次听到了:

    【欢迎乘坐开眼地铁,本次列车开往《前赤壁赋》站】

    尽管已经是第三次了,陈晓芸依旧觉得十分神奇。

    怎么车厢里的那么多人,可以一下子都不见了。

    地铁外,似乎又是一个黑夜。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公元1082年,七月十六日。

    陈晓芸看到了不远处,有几个人正在陆陆续续上船。

    或许,更应该称之为舟。

    这时候,自觉是内向的陈晓芸是希望自己被别人发现,主动叫她的。然而,那边根本没有人看向她。

    这时候再不叫下他们,陈晓芸怕错过上船的绝佳好机会了。

    “苏先生!”陈晓芸没敢直呼其名。

    正在上船的人看到了一个女子朝他们跑来,衣服配饰透露着一些违和感。说哪里违和,一下子又说不出来。

    她面容清秀且模糊,仿佛这世界上有她,又好像没有她。

    大晚上的,出现在此处的孤身女子,怎能不诡异。

    “晓芸姑娘?”此时,一个中年男子上前一步,询问她的姓名。

    陈晓芸跑步速度挺快的,已经到了他们面前,微微喘着气,大声地回答:“是我!”

    问她名字的应该是苏轼本人了。

    陈晓芸目光炯炯地看向这位文学大家。

    不知是不是因为自带滤镜,她觉着苏轼与旁人截然不同。

    哪怕只有微弱的,他们提的灯笼透出的光,什么也看不太清。

    那可是,苏轼啊。那么多人热爱的东坡居士。

    传说中的苏轼向其他朋友介绍了一下陈晓芸,大约是远房亲戚过来暂住几天这样的借口。

    诡异的陈晓芸顺利获得和他们一起共同游舟的机会。

    因为小舟上人多,苏轼没直接和她交谈过多,但让她坐在他身边。

    明明是一个女子,上了舟后,大家似乎没有因为她的存在而有什么变化。

    反而是陈晓芸两眼放光地看着他们。

    当然,他们也在偷偷观察连头发丝儿都透露着些诡异的陈晓芸。

    陈晓芸年前烫了个头发,现在发尾还是有点儿卷的。为了向宋朝人靠近,她在地铁站里梳了一个公主头,大约效果是为了不披头散发。

    话说回来,为什么这些古代人的头发看起来这么多,可以弄那么多复杂造型。

    她的头发扎起来,根本不多。

    如今身外之物都不重要,最为重要的,自然是全身心、沉浸式体验一下和苏轼先生同游的奇妙快乐。

    风雅之士,果真是边喝酒边漂流。

    还顺带吃吃江里的鱼。

    陈晓芸爱吃鱼,尤其是这新鲜出炉的鱼滋味本应当是更好的。

    可惜他们这一群大老爷们厨艺非常一般,能吃罢了。

    她开始怀念和李白先生同吃的鱼生。

    鱼生真好吃。

    第九章 之前赤壁赋 “桂棹兮兰桨,击空……

    陈晓芸生平第一次在赤壁前泛舟,此乃黄州的赤壁矶,与三国的赤壁之战不是同一个地方。不过,不用太过于在乎细节。

    此处实在景色平平,连草木都未多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倒是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陈晓芸在舟上漂了一会儿,成功晕船了。

    万万没想到,神奇的心境没学到,晕船的技能倒是被触发了。

    幸好,轻微晕船罢了。

    陈晓芸看着苏轼饮酒饮得痛快,开始大声歌唱:“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真的有人吹箫而和之。

    此情此景,陈晓芸一下子精神了起来,生怕自己错过任何一秒。

    哪怕这只是一个存档时空,并不真实存在,陈晓芸也觉得这一切过于奇妙。

    她何德何能,唯一能做的是将眼前的所有人与风景都铭记于心。

    他们继续谈论了许多人生的哲理。

    陈晓芸便只是在一旁不发一言地倾听,受益无穷,心境似乎一下子开阔了不少。

    她看着他们一直喝酒,接着一个个倒在船上了,互相枕着对方睡着了。

    与他们有时差的陈晓芸和撑杆的船夫大眼瞪小眼。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众人皆醉我独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