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选择了一本书……总不会让她把这本书背下来?
做事不经脑子,后面才疯狂思考的陈晓芸表情一滞。
不会吧不会吧?
好像也有这个可能。
陈晓芸马上想撤销选择了。
她很快发现没有撤销按钮,已经选定的篇目是不能更改的。
人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问题来了,那个时候流通的是什么货币?
汪先生这时候有钱吗?
——物质条件是大问题。
第十一章 之一百头猪 “希望你们以后能……
根据以往的经验,这次文字旅行的直接联系人是作品主人汪曾祺。
陈晓芸看过他好几篇散文,得出来一个结论,汪先生在读书的时候,真的比较简朴,直接点的意思——没钱。
他中学教书的时候都要靠吃野菜下酒了。
这样一来,她要好好为这次旅途打算,钱财是要带多一些的。
黄金白银无论再什么年代都是硬通货。
她不敢在网上购入不知真假的所谓民国的钱币,将提现出来的4000块钱都买了金银之类的。
这一次的文本载体是散文合集,陈晓芸沉着冷静地做好了写一万字读后感的准备。
西南联大建立是在抗日战争期间。1939年的5月份,汪曾祺考上西南联大国文系,在昆明上学。
陈晓芸不知自己该穿什么才是最好,电视剧里的女孩子们都穿洋装或者旗袍,T恤配裙子也是有的。她只要不太出格,应当就没有太大问题吧。
她曾旅游时,路经过昆明,昆明有春城之称,温度宜人,偏凉。
陈晓芸收拾了几套衣服,塞在了大大的书包中,外套挑了件比较厚的黑色毛呢大衣。
她买的压缩饼干、巧克力之类的也到了,单独塞在了另外一个小包中。
洗漱用品也皆带了便携装。云南蚊虫颇多,她犹豫地带上了一瓶花露水。
纪桔年刚好从外面兼职回来,见她大包小包的,问她去哪里。
这时正好是星期四下午,陈晓芸又开始自己每周三天半的小长假了。
陈晓芸寻思自己待会儿还会回来,就说:“出去一下下。”去西南联大参观一下。
她的舍友们也只是习惯性问一下她,没有真的很担心,普普通通塑料舍友情罢了。
“你穿得可真厚。”舍友敷衍地问。
她敷衍地答:“最近比较怕冷。”
陈晓芸心情较为愉悦地出了门。
为了符合时代特征,她里面穿了件没什么花纹的纯色蕾丝白衬衫,配到小腿处的红棕色格子百褶裙,脚下踏着漂亮小皮鞋。
陈晓芸寻思这身穿搭应没有太时代割裂,除了爬不了山,一切都好。
出校门前,她想了想,买了一袋面包,生怕自己挨饿。汪先生总不能读书时,还得养她吧。
一直以来,她对民国很期待,十分天真地认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天性中就带着浪漫,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充满了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欢迎乘坐开眼地铁,本次列车开往《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站】
地铁门为她打开。
陈晓芸面带微笑,从容地向这个时空,踏出自己的第一步。
破旧的茅草屋,凉嗖嗖的天气。
她的笑容缓缓僵住。
哪怕听说这是梁思成和林徽因设计的,也依旧是简陋的茅草屋。她想转身往回走,然而地铁已经消失了。
既然如此,那就勇敢地往前走。
眼前的景色,逐渐生动起来,人群喧嚣。
陈晓芸的不远处有一群人,他们年纪看起来与她差不多。但他们比她身上多了点东西。
如若凭借她个人滤镜来评价,应当是多了些与众不同的智慧。
她以为这次,还会像之前一样,运用拙劣的借口,比如仙人托梦之类的把她安顿好。
谁知,那边有老师好像在点名。
“陈晓芸!”
竟然是在喊他的名字?
陈晓芸有点惊讶。她学识不够?所以从来不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叫陈晓芸的文学家?
学生们已经排好队了,陈晓芸站在了他们不远处,表情茫然。
带队的老师四处张望,仍然见不到人。
陈晓芸记起别人是注意不到自己的,在她出声之前。
“到!”她颤巍巍地应答。
他们终于循着声音,发现了一个人站在一旁的陈晓芸。
“陈晓芸?”那位老师眯了眯眼,大约怀疑自己近视加重了。不然刚刚怎么注意不到那边儿竟然有人。
“我,我应该是陈晓芸吧。”她第一次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点怀疑。
“好,全员到齐,今后你们将在西南联大度过你们的大学生活,希望你们以后都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