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就像见偶像,听不懂也罢,看看真人,此生无憾矣。
各色各样的社团很多,陈晓芸不怎么参加活动,仅仅是去参观别人,比如看看剧艺社的表演,又比如听听合唱社的合唱。
图书馆里也有很多书可以看。
实在没事干,她还可以和别人一样,躺在草地上晒太阳。
陈晓芸意料之中地爱上了昆明。
凉快、东西好吃、风土人情皆有特色。这对于来自文化荒漠的陈晓芸来说,十分新奇。她就连走在路上看商贩挑杆卖菜,都看得津津有味。
陈晓芸与汪曾祺经常偶遇,毕竟名义上是同班同学,还有点渊源。
她有时跟着汪先生一起玩,发现更有意思了。他带她去吃的馆子,味道都很不错,堪称民国探店公众号。
饵块、米线是常吃的,还有别的很多十分有风味的东西。她偶尔会买单,毕竟勉勉强强算这个年代的有钱人了。
钱都兑换了,不花掉,把钱拿回去似乎也没有多大用处。
实在不行,她的包里还有金银财宝呢。
陈晓芸上课上累了,就泡在茶馆里,写写自己路途漫漫的十万字。
十万字真的是很难完成的任务,她只能一字一句地去完成。
有人会问她写的是什么,她都会回答在写日记,众人也都明白了。
这年头,写日记是很正常的事。
陈晓芸恍惚地在联大待了一个月的时候,成功写了12069个字。
这是她一个字一个字数的。
以这个速度,若是放到JJ文学城上,估计连奶茶都买不起的。
当然啦,她只是一个平平无奇写了二十万都没签约的小可怜。
然而,她每天的生活都似乎有些许乐趣。
汪曾祺写的文章是可以在手机上查阅的。
她跟着他的文字,一点点打卡,用自己的脑袋和笔。
照片拍了也没有用,回到现实就会消失得一干二净。
比如,她去上了闻一多老师的课。
闻一多,在去年现当代文学期末的考试里,老师考了他的一个名词解释。
题目很简单,就写着:闻一多。
她当时背得很不熟,扭扭捏捏写下:文学家,著名作品《死水》,伟大的民主斗士……
最后,陈晓芸的那门课成绩竟然还可以,改卷老师应当付出了不少努力。
画面转到现在,亲眼见到闻一多的她才发现每一个短短的知识点,背后都有神奇的人生。
闻先生拿着烟斗,讲着课。
陈晓芸默默地躲在了角落里,听课。
真人和照片上总是有些出入,实时滤镜让陈晓芸觉得他真是个气质斐然的人。
他这节课讲的是《楚辞》,道:“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陈晓芸心想自己不久前刚见过屈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
听闻一多先生讲授《离骚》,她有了自己说不定也能成为名士的错觉。
联大的日子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陈晓芸经历了人生第一场空袭警报,吓到人都没有了。
她跟着人群往外面跑,也不知目的地在何处。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胆子总是小一些。
平时她在电影院看个战争片,都受不了音效和特效,更何况这次是直接亲身体验了一番。
陈晓芸跟着人群跑到躲藏点的时候,大口地喘着气。
她平时不怎么锻炼,这下终于知道了锻炼的重要性。锻炼是可以保命的。
陈晓芸今日穿了一条在这里新买的旗袍,心脏狂跳,半晌安静不下来。
回到学校时,陈晓芸还是懵逼的。
这种感觉难以言喻。
她看看身边鲜活的同学们,再看看幸运未倒的铁皮校舍,眼睛眨了眨,眼泪就掉下来了。
她蹲在原地,哭了起来,
“太可怕了……”陈晓芸喃喃自语。
陈晓芸由衷佩服在这个年代,还那么沉浸于做学术的老师和学生们。
她为自己那么多年,身在福中不知福而感到愧疚。
她实在是太过幼稚且天真了。
陈晓芸回到宿舍后,将这次空袭记录了下来,一下子完成了3000个字。
在联大待了将近两个月了,陈晓芸仅仅完成了3万字。
如果按照这个进度,剩下的7万字,至少半年以上才能完成。
陈晓芸将自己观察所得,全都一一写在了纸上。
写作这种东西,真是越写越有感悟。
陈晓芸想将眼前的一切都记录下来。
以后如果回看,这也必定是一个人生真不可或缺的宝藏。
那么多年来,陈晓芸一直怀疑自己学文科的目的。
是真的喜欢吗?又或者仅仅是因为文科好背。
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