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也没有拿出个章程来,崔太妃虽然辈分高,可也知道李灵曦很得李世民宠爱,她是可以出头,可万一李灵曦不给她面子,不松口,那不是太没脸?
李灵曦正在荡秋千,突听万喜来回,魏国公裴律师同太子在东宫纠缠不清,已经被圣人拿下了。
“怎么去了东宫?”李灵曦大惊。
万喜道:“本来要去面见圣人,可东宫先一步将魏国公喊去了,奴只有陪着两位郎君等,可不过一炷香,圣人后脚也去了东宫,太子按着魏国公欲——”
万喜捂了口,李灵曦却是懂了,只怕那太子因失了旧爱心情抑郁,看到俊美的裴律师便没有控制住,哪里知道上次李灵曦替杖杀了有莘,圣人虽然没有出手,太子这个癖好在圣人心里却是一颗拔不出的刺,他自然不会怪罪太子,只会将怒火发在引起祸事的人身上,比如之前的內侍有莘。
李灵曦正想着该怎么办,袭香慌慌张张跑了过来,对李灵曦道:“贵主,赵王妃——去了。”
李灵曦吃惊不小,明明昨日赵王妃已经醒来,只是身子有些虚弱,还需静养,今日却告诉她人没了,还是在她的千秋殿。
一行人忙赶去赵王妃的寝殿,只见房梁正中悬着一个女人,正是赵王妃,而太医颤巍巍跪在一旁。
芸香上前道:“太医诊出赵王妃已怀孕月余,之前因昏迷又月份太浅没有确定,可赵王救驾伤得不是地方已经三月,婢子本想来告知贵主,可不过一转眼的功夫,王妃她便——”
“裴寂的一双儿女皆完了。”
幕后之人到底要对付的是谁?她,太子,裴寂的一双儿女,韦贵妃,临川……
是不是在借她的手,用裴寂的一双儿女,来害太子,让韦贵妃背锅?
她打了个冷颤。
第十四章:网好复杂
赵王因救驾之功,被安排在宫中养伤,但伤得不是地方,且日后再难展雄风,宫里上上下下皆知,只不过圣人一再严申,若有敢背后议论赵王者,格杀勿论,是以并没有人敢挂在嘴边,可这一回,他的王妃却给他戴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子,还珠胎暗结,虽以死谢罪,但到底成为宫人闲暇的谈资笑柄。
李世民自然怒不可竭,将地底下的裴寂骂了整整一个上午,他的儿子让大唐的太子成为众矢之的,他的好女儿更是个厉害的,将皇室的颜面往地上踩。
当下便下了圣旨,斥责裴寂一双儿女不忠不义,寡廉鲜耻,撸了两人身上所有的荣封,若非李世民还念着初时裴寂的好,只怕裴律师的小命都难保。
赵王妃因是太子案的关键,又出了这等丑闻,一介白身,大理寺便将尸体抬去了。
封言道散了朝便直接过来了,同李灵曦道:“赵王妃不见得是畏罪自尽。”
“我的侍女亲眼见着的,分明是她被太医发现了端倪,无颜苟活于世,这才自绝。”李灵曦表示怀疑,且那日她仔细观察了赵王妃脖子上的勒痕,没有任何外伤,只有一圈交缠的披帛痕迹,“你可是有什么发现?”
“我在赵王妃的指甲里发现一些干涸的血迹,极少,应当是她在被害之时挣扎所至,可她身上并无一丝伤痕,我便猜想,这定是杀人者不小心被赵王妃所伤,公主不妨查一下宫内诸人,看看谁的脸上或手上被抓破。”
李灵曦很是迷惑,“我没想通的是,何人要杀赵王妃?我的千秋殿固虽不是固若金汤,可也不至于让凶手来去如无人之境。”
封言道搁下茶盏,手指在腿上敲了敲,道:“赵王妃乃太子案的关键,或许她知道什么,幕后之人要杀她灭口。”
“你也觉得赵王妃是冤枉的?”李灵曦分析,“早先得知太子妃待赵王妃不一般时,我在想,会不会是赵王妃见太子冷待太子妃,想为太子妃出一口气,因此才收买马厩的內侍,在太子的马匹上动了手脚,并栽赃在我头上。”
封言道笑着接过话头,“结果贵主冷眼旁观了几日,赵王妃待太子妃委实只有朋友之谊,定不会为她如此犯险,且那枚青金石指环作为证据恐怕也是幕后之人故意安排诱导。”
李灵曦赞同地点点头,“而赵王妃以死证清白已经丢了半条命,若幕后之人真的存心要她死,凭他的手段,定不会留赵王妃到现在。”李灵曦闭上眼睛理了理整条线的思路,自言自语道:“太医刚诊出赵王妃有身孕,她便被勒死在千秋殿,要么就是奸夫害怕赵王妃会危及他,要么就是赵王觉得赵王妃让他难堪,该死!”
封言道:“可赵王一则没有这个必要,如今圣人极为看重赵王,只怕不等赵王开口,圣人便会替他出这口气,二则,太医刚诊出赵王妃有孕,连你这个千秋殿的主人都还没来得及知道,赵王怎么会先知道并有时间安排人处置赵王妃?”
“那便是奸夫。”李灵曦神色严肃,“奸夫竟比我先得知消息,看来我千秋殿真的出了内鬼,不怪赵王妃能这么轻易被杀害,奸夫会是谁?”
封言道回答:“这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宫里的侍卫也不少。”一时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