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秉烛夜照 > 分卷阅读2
    她的腿,“姐姐别怕,有我在,不会痛的,放轻松便是。”阮照秋仍是处子,心里害怕,搂住了他的颈项,那少年便停下不进,只里里外外一点点的磨她,直磨得她身子扭起来,才又往里顶进一寸。

    他这般磨捻半日,察觉阮照秋身体又软下来,便知道她不怕了,腰上使力,一鼓作气全根而没,阮照秋惊叫一声,指甲掐进他肩上皮肤里。“姐姐别怕…别怕…有我在呢…放轻松些…”他一手扔托着她的腿,另一手又去轻捻那珍珠,见她闭了眼,喘息急促了,甬道里一紧一松地吸吮,便知她好了,这才放心扶着她腰臀抽插起来。

    阮照秋被他弄得软成一滩泥,只身下不断绞紧了又松开,偏他那进出快慢像是算过一般恰到好处,没几个回合就又是一股热流涌出来,脑子越发一片空白,只紧紧搂着他不松手。

    “姐姐可快活?”那少年恐她累了,不再动作,只留着那仍硬邦邦的物事在她体内,与她紧紧贴着,不断抚摸她后背肌肤。

    阮照秋此刻如堕云里,通身绵软无力,却也如那少年所说,里里外外极是畅快,便窝在他怀里点点头,慢慢闭上眼睛。

    “那便不枉我来这一遭。”那少年见她困了,便褪出身来,吻一吻她鬓角,在她耳旁道:“姐姐睡吧。别忘了,我是祁山的夜阑。”

    救下一个人

    【作者着急让男二出来,改了剧情哈】

    端州地处东南,乃是离京城最近的一个大城。从此地出发,快马半日便可到京城,水路陆路四通八达,甚至还有下西洋的海船,来自五湖四海的过路客商云集歇脚,人人都道这端州只怕比京城还要热闹繁盛三分。

    端州城北,有一座梅山,梅山脚下又有一条梅溪。梅山遍栽梅花与桃花,每到初春二三月间,可谓万枝丹彩灼春融。十里花开之际,常有附庸风雅的文人士子去吟诗作对,又因着这文风雅气,赶考的试子们也都爱寄居梅山下的咏梅巷内,只求有朝一日被赏春的大人物或是大家小姐看中,从此飞黄腾达也未可知。咏梅巷内多文人试子,便又开起了无数书坊、酒肆,古玩店铺、瓦舍勾栏,渐渐成了北城数一数二热闹的去处。

    咏梅巷深处,有一家阮氏书斋,虽然地处偏僻却富盛名,皆因这书斋的坊刻文集和时文策论堪称端州一绝,常有外地客商回乡之际买上一二册文集充作手礼,本地试子们也爱他家的时文策论文采飞逸,犀利练达。

    据传这书斋的主人阮振山,与京城里的礼部侍郎阮振尧乃是嫡亲的兄弟,不知道出了什么变故,早早的分了家,带了妻子儿女一同来到端州,置下这书斋为生。端州此地,居大不易,早年阮家也算过得捉襟见肘。阮家太太沈竹君是祁县大儒沈伯川之女,怕耽误了子女的教养,得了丈夫的首肯,将二人都托给祁县的娘家照看,五年前才接来端州团聚。

    阮振山在端州已十余年,始终不入仕途,一心一意经营书斋生意。这阮氏书斋除了售卖四书五经,历书佛经之外,也常寻访些不知名的文人,或请他们编书,或收录他们的文集自行刊印。阮振山一身才学,眼光独到,又擅长编撰,阮家刊印的文集风靡一时,又兼他礼贤下士,愿意接济穷苦文人学子,端州城里人人都称他一句阮大先生。

    这日一早,阮振山带了长子阮照云回书斋准备,却远远地就见自家书斋门口乱作一团,忙赶上前去。伙计和路人见主人家来了,纷纷让开一条路,父子二人见门口躺着一个人,看着极是年轻,一身红衣脏兮兮地,发髻散乱,不知昏迷了多久。

    “快叫巷口的周大夫来看看,”阮振山当机立断道,“照云和伙计一起把人抬到后院的静室去,今天秋儿不来,先把他安顿在那里。”

    有了能决断的人,伙计们便有了主心骨,立刻四散去办事。

    这红衣少年正是夜阑。

    他此刻躺在静室屏风后的贵妃榻上,双目紧闭,脸色青白,没有一丝动静。阮照云的小厮阮平端了水来替他擦干净头脸,又理了理头发,忍不住赞了一句:“这少年当真好相貌,可把他们程家的二爷都比下去了!”

    阮照云听了,嗤笑一声,正要骂小厮没见识,可见了夜阑的模样,也是一愣。

    阮家书院家主阮振山,与端霞书院家主程鹤年,互为知音,两家是多年的通家之好。程家的二爷程穆谦,正是妹妹阮照秋的未婚夫婿,在端州城是出了名的美男子。两家曾约定照秋及笄了就替他们完婚,只是程穆谦坚持男子当以事业为重,坚持金榜题名中了进士才肯迎娶,方算得不负佳人。

    阮平见他也愣了神,得意道:“我就说吧?不晓得这小子从何处来的,若是留在端州,我倒要看看明年梅山赏梅的时候,他被扔的桃花多还是程二爷的多。”

    “净胡说!程二爷刚中了进士,不日就同妹妹完婚了。明年赏梅,自然是与妹妹同去,谁还扔花儿给他?快门口迎着周大夫去!”

    阮平得了话立刻跑了出去。阮照云又看了夜阑一眼,总觉得莫名有些熟悉,可是他这等相貌,若是以前见过,怎么会不记得?正思忖着,大夫推门进来了。

    “嗯…”周大夫把了脉,又翻起他的眼皮看了看,说道:“这孩子,看来是赶了远路而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