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有种奇妙的违和感。

    ——森鸥外奶茶店、中原中也奶茶店?秋山杏想象了一下将这两位人物举着一杯奶茶对着镜头自信微笑的画面,啧,更加诡异了。

    要不然就换成英文——TheMafia’smilktea?缩写成TM’sMT?

    秋山杏的笔尖在纸面上停顿了一下,黑手党的缩写TM倒过来就是奶茶的缩写MT,简直就是命中注定的巧合,这个好梗不用怎么行呢?而且如果取名叫MT的话,大家也会想着是milktea的意思,完全不用担心过不了审啊!

    秋山杏被自己的机智惊呆了,一时间图思泉涌,刷刷在纸上草绘了几个店名logo;如果要体现那种黑手党看到了能会心一笑的黑色幽默其实很简单,只要把logo设计成环形,使M与T在圆圈的另一头相接,这样就可以蕴含“TMTMTM”和“MTMTMT”的双重含义。光是字母排列的话看上去有些单调,那么就尝试着将字母的笔画拉长,通过涂色、加粗等艺术变换,形成橄榄枝叶环的感觉。——嗯,暗示港口黑手党这次要采取和平的方式赚大家伙的钱!

    店名和logo的大致想法是这些,她联系了自己的一个设计师朋友,将自己关于logo的要求告诉他,请他帮忙确定最终图形。处理好了这些,秋山杏也可以安心地把重心放到最关键的菜单整理上,关于菜单,她首要的是确定饮品的名字、价格,其次还要设计一下菜单的排版、进行美化等等。

    秋山杏之前在进行市场调研时就已经偷偷收集了横滨几家具有典型性的奶茶店的菜单,她将大大小小十几张菜单在办公桌上一字摆开,在进行了严格的比对后,她得出以下结论:

    【名字】

    1.基本上每家奶茶店都会把本店的招牌或是基础款奶茶命名为「XX(店名填空)」奶茶。

    2.绝大多数店家采用配料命名法:珍珠/芋泥/仙草/XX奶茶(XX内可代替任何配料),仅有一家奶茶店追求新颖,将奶茶名字命名为外来语,通过片假名字体书写,但是需要在旁边标注奶茶的口味和配料。

    3.相比起奶茶来,奶茶店的其他延伸产品如果茶、咖啡等起名就相对自由,但依旧需要在旁边标注饮品的口味和配料。

    秋山杏将结论刷刷地记录在工作本上,然后仔细分析起来:

    由1可以推出,他们的MT奶茶店应该有一款名叫MT的招牌奶茶;再将2、3结合起来可以推出,采用配料命名法会大大地方便消费者的选择,不仅加快了点单速度,而且方便消费者对产品的记忆和推荐,但是这种方法会降低菜单的档次和格调,两者权宜之下,店家选择在作为销售量主力的奶茶产品上使用配料命名法,而缺少的格调则通过对果茶、咖啡等产品的文艺命名中补回来!——真是聪明的做法!即便是秋山杏也无法对这样优秀的抉择作出什么改进来,没有改进就意味着没有竞争性,秋山杏决定在命名上向行业经验看齐,着重从其他方面寻求优势。

    秋山杏再度埋头研究起菜单——要知道,奶茶业目前还是一个低热产业,距离上一次流行恐怕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如今放眼整个日本,奶茶产业的发展还远远没有达到完全竞争市场那样‘完美’的高度——这不,她立刻找到了突破口‘价格’。

    菜单上显示各家奶茶店的奶茶价格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而随着店面大小、地段,这些价格差异愈发明显,有小巷中200日元一杯的速溶奶茶,也有横滨中华街内1000日元一杯的华来奶茶——之前秋山杏收集菜单时留了个心眼,在每个菜单背后都记录了奶茶店的门店大小、地段以及目击客流量,大大节省了她处理信息的时间——再排除掉无关变量,基本可以得出,处于中间价格,即500~600日元一杯的奶茶是消费者较能够接受的价格。

    在此基础上,秋山杏有几点新点子:

    1.采用中大杯比较法。根据计算可知,750ml奶茶的制作成本500ml奶茶+另做150ml奶茶的制作成本,因此价格并不会随着size等差变化——这一原理大概很多商家也都意识到了,可惜他们不愿意放弃大杯奶茶产生的价高错觉,使中大杯奶茶价格相差过大,而大部分消费者认为500ml奶茶带来的满足感已经足够,买750ml是个浪费,因此大部分奶茶店中的大杯奶茶基本上是个摆设。但是其实只要在菜单上小小地动一个手脚,即微调高500ml奶茶的价格,再拉低中大杯之间的价格差距,这会使消费者认为略高价购买500ml不及再多花一点钱买750ml划算,如此加大对更高价但成本没增加多少的750ml奶茶的消费,增加店铺盈利。

    2.采取套餐模式。秋山杏发现,不少奶茶店只售卖单种配料的奶茶,消费者需要加其他料时往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