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春秋二三事 > 分卷阅读15
    种顾虑而忍气吞声,不肯为他和阿母出头。

    “好吧,这次我就原谅你了。”希望姬息姑真的是一位好阿兄,能够一如既往地包容他、爱护他。

    转眼到了秋八月,天气转凉。

    姬息姑从下人之口听到了纪国人前去讨伐夷国,似乎夷国此时处境不是很好。不过既然这么久夷国都没有前来通报这个消息,想必也不想让鲁国插手此事,他也乐得清闲。

    然后,他似乎想起了什么,微撩双眉。国内居然出现了蜚盘虫。蜚盘虫这种虫子,生于草中,体型既轻又小,能飞。它偏好于清晨之际趴伏于稻子之上,以稻花为食,释放出一种难以入鼻的气味,也有人戏称之为“香娘子”。

    还好,这蜚盘虫并不是很多,还达不到成为虫灾的地步,他心下立刻安稳了些。

    他才刚刚代替阿允成为国君一年,万万不能虫灾泛滥,让国人心生怨气,到时各种流言蜚语不断,要处理起来也很麻烦。

    想到这儿,他才轻轻松了一口气。

    想当初先君刚薨的时候,姬翚率军在黄地和宋国交战,并大败宋军。

    先君共有三子二女:分别是自己、姬允、姬尾,伯姬和叔姬。当时的自己无心争位,而姬允又是名正言顺的嫡子,再加上先君对姬允千娇百宠,愿意把全天下最好的东西交给姬允。明眼人都知道他成为国君的几率不大,下一任鲁国国君必是姬允。谁料先君仙逝太过突然,自己奉命摄政,才稳定了时局。那会儿宗亲都在旁围观,少有真正能帮上忙的。

    现在,既然和宋国战事已了,总不能继续敌对。如果能够和宋国讲和的话,没准儿能够化敌为友。此时的鲁国不需要任何强敌,急需各种盟友。这是他思索了良久才得出的结论。

    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就要尽快实施。

    想到这儿,姬息姑眼角漾开笑意,火速命令大夫离忧前往宋国求成。

    所谓求成,就是讲和的意思。姬息姑一点儿也不在意自己现要求求成是否处于被动,毕竟两国交好互惠互利。

    当离忧到达宋国之后,宋国的君臣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探讨。

    宋国是子姓国,宋氏。国君子和是前任国君宋宣公的弟弟,现已在位七年。他是个仁慈善良的君主,深受国人爱戴。

    子和收到鲁国前来求成的消息之后,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的两个儿子子冯和子勃纷纷为父亲出主意。

    子冯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时机,大家都是并不强大的诸侯国,彼此交好势在必行,从没有两个国家交恶之后一直结怨的。既然鲁国国君已经先行求成,那么鲁国绝对诚意十足。若是此次拒绝了,怕是以后很难交好了。

    然而子勃与子冯意见相左,他平日虽然与兄长最为友善,此时却持有不同的意见。他愤慨道:“年前我军败绩,鲁国何等趾高气扬?此时前来求成,不过是鲁国内政不稳,怕了我国罢了。不如修整军队,攻入鲁国,以雪前耻!”

    子和听后,更是游移不定,他派人叫来子与夷和大司马子嘉。

    子与夷是宋国先君宋宣公的儿子,当初还被宋宣公立为太子。谁料宋宣公病重之际,并没有把国君的位子传给子与夷,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子和。子和出于对这个侄儿的愧疚,平日里亦是多加照拂,比自己的儿子还要亲近。

    众人都将国君的态度看在眼里,均不敢怠慢子与夷。就是子冯和子勃也是兄友弟恭,不敢在子与夷面前摆国君之子的架子。

    虽是如此,子冯对子与夷这个堂兄内心很微妙。君父到现在都没有立太子,他一天不成为太子,一天都心存忐忑。

    非是子冯嫉妒,眼里容不下子与夷。而是子与夷看着并不像大方和顺之人。本来国君之位是属于当时的太子,却没想到前任国君把国君之位传给了弟弟子和。

    平日里子与夷看起来皮笑肉不笑的,凡是得罪过他的人都会被他狠狠修理,而且此人疑心太重,从不放过一件小事。

    子勃内心也是看不惯子与夷的,他很少与子与夷在一起说话,总感觉此人在算计着什么,让他很不舒适。

    此刻,子与夷先到一步,已经来到国君面前。

    子和慈爱地看向子与夷,微笑说道:“啊,与夷来了。”

    子与夷也不行礼,径直说道:“叔父召与夷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听到子与夷的问话,子冯连忙解释了一遍。

    子与夷听后,不假思索道:“这有何难,鲁国君既然遣人求成,不如先晾他一晾,然后再答应此次求成,不过鲁国得派人来我国结盟,这样叔父就站在高处,颜面必然无损。”

    子和听后很是高兴,抚掌称赞道:“还是与夷最贴心。”

    子与夷也微笑以对,他这个叔父一向待他不错,虽然国君之位被叔父夺走了,可看着叔父多年来对自己的悉心照顾,他倒也不恨这个叔父,只是心里仍旧有一丝不甘心罢了。他自小不得先君喜欢,只有这个叔父和自己最亲近,如今的局面已经形成,他也就不好再抱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