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春秋二三事 > 分卷阅读17
    举行的。妹妹听闻前不久周天王又送来助丧之物,不知兄长可有意再次举办一场隆重的葬礼,也好宽慰君父,让君父走得更加安心。”

    此话一出,气氛变得凝滞起来。

    姬息姑略微一怔,然后才开口道:“是该如此。”

    伯姬狠狠地瞪了叔姬一眼,她就知道这个妹妹颇有算计,此次估计打着扶植姬允的算盘呢。若是改葬先君,姬息姑并非先君所立国君,并没有主持丧礼的资格,而丧礼的主持之人除了姬允再无别人。

    姬允眼圈一红,终是忍不住嚎啕大哭。

    姬息姑也不敢再多想什么,连忙开始哄劝。

    倒是叔姬没有丝毫动作,只是眼睛直视着远处,半点儿忧伤的样子都不见了。

    “阿姊莫怪我多嘴,我这也是一番好意。”叔姬终于转过头来,娇声说道。

    伯姬仔细地打量着叔姬,语气十分严厉。“好意未曾见到半分,倒是让阿允难过至此,你这个当阿姊的也不过如此!”

    一听伯姬如此训斥她,叔姬顿时不依了:“允弟那是孝心所致,我这做阿姊的难道不疼爱自己的弟弟吗?”

    伯姬刚刚只是吓唬叔姬一下,让她有所收敛,没想要故意针对叔姬。毕竟她为长,有责任教育自己的妹妹。

    她和叔姬并非一母所生,虽然这个妹妹有时候很让她头疼,她也只能安慰自己,不必太过严格,从大面上过得去就行了。

    好在姬息姑已经哄住了姬允,姬允已经不再哭泣了。

    此时姬允也没了玩闹的兴致,大家也都各自散了。

    不久,叔姬快步追上姬允,然后蹲下身子凑到姬允的耳边,神秘兮兮地说道,“允弟,这次你一准儿能出现在大夫们眼前,好让他们看看,谁才是真正的鲁国国君!”

    姬允貌似没有听懂,不悦地嘀咕了一句,叔姬没有听清。

    由于宫中耳目众多,叔姬也不好多说,只能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

    转眼到了十月十四日,姬息姑已经和大夫们商定,这一日改葬鲁惠公。

    思及自己尴尬的身份,姬息姑不敢以丧主的名义出席丧礼,更不能在丧礼中出现,原本有一肚子话却生生哽在喉咙,各种心酸却无法吐露。

    只见侍者快步走来,低声禀报道:“君上,卫国国君前来参加葬礼。公子允已经穿戴整齐,已经前去主持丧礼了。”

    姬息姑默默地点了点头,虽然很遗憾不能前去参加君父的改葬之礼,阿允此去也能代替他的一番心意了。相信君父看到阿允,一定会好生欢喜。

    他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不过他并不觉得太过辛苦,能替阿允分担一些事物他心甘情愿。相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阿允总会长大,到那时他将国君大权还给阿允,也无愧于列祖列宗。

    如姬这时前来求见他,想必是要宽慰自己吧。姬息姑嘴角微微一扬,心里感到一阵熨帖。有女如此,也不枉此生了。

    很快,如姬快步走了进来,抬眼就去观察姬息姑的神色。

    如姬知道君父一定是在强颜欢笑,她实在看不过去,眼中的心疼逐渐加深。想着想着心里一酸,忍不住落下泪来。

    “如儿,不必伤感。”姬息姑缓缓说道。

    如姬扑上前去,靠在姬息姑的怀里哭泣道:“君父,你明明做了那么多,吃了不少苦,为何却要承受这样的尴尬?”

    姬息姑一边轻轻拍着如姬的背部,一边劝道:“如儿,你可知道鲁国虽为一小国,缘何立足至今?”

    如姬点着头道:“鲁国是礼仪之邦,只要礼仪尚在,各国莫敢来侵。”

    姬息姑赞同道:“如儿,我知你速来冰雪聪明,自然是知晓这些道理的。为父虽掌鲁国政务,却依然要受礼法的约束啊!”

    “可是,这对君父并不公平!”如姬抽泣道。

    姬息姑摇了摇头道:“先君周公之所以制定礼法,就是为了让人识得上下尊卑,认清自己的位置。如今为父虽然身份尊贵,却要比阿允身份低微。这一点不谷早已看清,断不敢越礼而为,平白使鲁国蒙羞,使阿允伤心,使国人发指!”

    如姬叹道:“君父是真君子,自然不能越礼。可是那些大夫根本就没有几个对您忠贞的,一个两个的不听您的命令,您却无力阻止。今日过后,怕是您的威仪更会受损,我怕……”

    姬息姑也明白如姬的言下之意,他知道这样的后果不会好到哪里去。可是,他此时根基尚浅,还无力扭转时局。

    “上次我跟君父提及的姬翚绝对能镇住这些有二心之人,您何不再作考虑?”如姬恳切地提议道。

    姬息姑知道如果实在不行,恐怕真得走这条路。不过,他观姬翚此人,脑后生有反骨,性格高傲,心思恶毒,手段狠辣,怎么看怎么像一匹豺狼,他真的不敢用此人。

    “如儿,我知你心意。只是姬翚这步棋,绝对是步险棋!”姬息姑犹豫不决道。

    如姬长叹一声,知道无法说服君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