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如姬铁了心要嫁给曹克,他也不会拦阻。反正他在一日,谅来曹克不敢欺负如姬,就是以后他不在了,也有阿允给她撑腰。
罢了,如姬还小,不如再等等看吧。
却说姬允兴高采烈地拿着手中的明珠看过来看过去,然后干脆兴冲冲地跑到如姬的宫殿,打算炫耀一下新得来的明珠。
如姬睁眼一看,姬允手中拿着的明珠竟然和自己的那颗一模一样!
无论大小、材质、颜色,怎么看怎么一致。如姬心思微微一转,马上就明白了,必然是君父将他的那颗明珠转赠给姬允了。
她的心霎时就乱了。君父怎么会无缘无故将明珠赠给允叔叔呢,必然是允叔叔将自己这儿有一颗明珠的事告知给了君父。
那么,君父此时一定已经明白了自己的这颗明珠来自何处,君父会不会误会自己和曹克私下里关系密切呢?比如说互相爱慕、私定终身?而这明珠是定情信物?
前些时日曹克对君父耍了手段,君父必然对曹克的好感骤降,说不定厌恶了此人呢。以她对君父的了解,君父是个真正的君子,最是讨厌这些阴谋算计了。那么,君父现在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
如姬的脸色变来变去,倒是在一旁炫耀的姬允看着忍不住发笑。
“哈哈哈哈,如姬,难住你了吧,放心吧,我这儿也有一颗珠子了,你的就好好藏着吧,我才不会和你抢呢!”姬允说完大笑着离开了。
留下如姬一人心乱如麻。
第十二章 莒人入向
姬息姑掌握政权的第二年,鲁国内政已经稳定,姬息姑也选定了能人替他处理一些政事,总体上看整个国家也相当安定。
至于姬息姑选定的是哪个能人,还要从公子益师之死说起,自打公子益师死后,他的儿子众仲就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众仲,本来名为姬仲。由于公子益师字众父,众父死后,他的儿子姬仲就以众为氏,人称众仲。
众仲此人精通礼仪,深得姬息姑的赏识和信赖。很多次姬息姑遇到了政事难题都会问询他一番。
因此,众仲虽然年轻,却也隐约成为新一代的鲁国权臣。
除了众仲这个文臣之外,姬息姑还重用了一名武将。此人并不是赫赫有名的大夫姬翚,而是鲁国之卿姬无骇。
姬无骇的祖父公子展是鲁惠公的弟弟,姬息姑是姬无骇的伯父。姬无骇现任鲁国的司空一职,平时最喜欢打仗。
对这个侄儿,姬息姑还是很喜欢的,也很放心地交给他一些差事。
这一年的春天,姬息姑听说鲁国境内有戎国使者出没,于是打算和戎人会面,劝说戎人和鲁国结盟。
接着有关戎人的消息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姬息姑的面前,姬息姑此时已经做好了打算,决定前往潜地同戎人会面。
随同的大夫们也都赞成姬息姑此举,这个时期华戎杂居,如果能够交好的话是一桩天大的幸事。两方交好意味着没有冲突和纷争,反而会互惠互利。
很快,一行人到达了潜地。
姬息姑等人见到了戎人,戎人一身戎装,虽有别于华夏的礼仪,却也会说几句中原的话语。
经过你来我往的几番试探,最终姬息姑和戎人达成了口头协议,约好了于八月庚辰日,两国将在唐地会盟。
带着这个好消息,姬息姑一身轻松地返回了都城曲阜。
再一次回到宫中,他感觉一阵轻松,目前他处理政务越来越得心应手,看来要想做好国君这个职务也需要一番磨练。
一晃已经到了五月份。
姬息姑闲来无事,就叫来胥给他说些时事解闷。
胥是个消息灵通之人,他一直负责掌管鲁国内外的消息事务,此时被国君召见,他已提前准备了十足的消息。
“君上,近来臣听闻莒国的军队攻入了向国都城,灭亡了向国。”胥如是说道。
“哦?究竟是怎么回事?”姬息姑的好奇心立刻升起,时人都视莒国为蛮夷之地,和中原应该有所不同。话虽如此,他料到莒国不可能无缘无故地灭亡了向国,这中间必定有个缘故。
胥也不卖关子,直接进行了讲述。
原来,莒国以南七十里为向国,这两个国家离的很近。不久前莒国国君己敖提出要迎娶向国国君姜伯之女向姜为夫人。
莒国国君己敖有他自己的打算。
莒国疆土太小,早就想要扩张了,于是己敖就把目光瞄向了与它接壤的国家。要知道,莒国面积虽小,却是一个强国,在东夷绝对是第一强国。
于是,己敖就制定了一个计划。莒国东面临海,北临杞国,南临向国,西疆与鲁国接壤,西北与州国、纪国二国接壤。若要扩张,只能先攻入南面的向国,然后北伐杞国,再灭亡与杞国邻近的邾国。
他打算先将向姜娶入莒国,两国结成姻亲之国,从而让向国放松对莒国的戒备。然后再以向姜为借口攻打向国,来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