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小沙弥如释重负,念了句佛号便告辞了。待小沙弥走后,子瑶托腮笑问,“娘亲,要不要女儿帮忙?”
林霜没好气道,“聪明劲全用在这,给你娘下套?”
这话说的,子瑶站起来给林霜捏肩,“娘亲莫怪,女儿只是嘴馋。若小师傅说的是真的,咱们去见他。娘亲如了愿,我饱了口腹,大家皆大欢喜,不好吗?再说您就在我身边,我肯定不会乱来。”
毕竟还是宠女儿,子瑶这样讲了,林霜也不好再反驳,依了子瑶的愿,“行了行了,赶紧带路。”
根据梦中的提醒,大美人和大师的见面地点是在一片银杏树下,子瑶托了回雪打听寺庙中有没有大片银杏树林,结果还真问到了。
八角殿后头就有一大片银杏树林,地方还清净。不过香客不怎么去,因为那儿一般是僧人的去处。
得到大致路线后,母女确认了方针。不管如何见上一面,即便没真货,白嫖他一顿也不亏。
说干就干,小沙弥走后不久,几人便出了厢房,往八角殿,不想临近银杏树时,方才分手的那对母女又碰面了。
准确来说只有那位娇柔的女儿,带着丫鬟在月门徘徊,脸上是少女的喜悦,还有羞涩。
她见了子瑶,表情一下子紧张起来,咬唇问,“你也是来见小侯爷的吗?”
子瑶还没反应过来,不想少女望见子瑶身后的林霜,恼怒道,“见人便见人,怎么还带丈母娘过来?”
第 3 章
子瑶明白少女可能是误会了什么,连忙解释,“我们来找渡一法师,我听说他做……佛法精湛,想得一两句无上妙音。若是打搅了妹妹,在这赔个不是。对了,不知妹妹如何称呼?”
看上去比她矮,是妹妹无误了。
子瑶的道歉加上林霜的凝视,少女一下子红了脸。“杜若,采芳洲兮杜若。”
这是《楚辞》里头的诗句,比喻美人,再看少女,人如其名。
杜若小声道,“抱歉,我以为你们和我一样,也是来见小侯爷的。”
连着两次提到这人,子瑶终于有点印象了,“润园那位?”
杜若脸色更红,快成了煮熟的虾,她垂着脑袋,低低说了句是。
“年初进京时,马匹受惊,是他出手相救。”
杜若说到这满脸羞意,扯着帕子呐呐着,“我想找他亲自表达谢意,一直寻不到机会。前几日打听到他要和渡一法师讨论佛法。便生了相遇之意,因而才求了母亲带我来相国寺。”
后头就很清楚了,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再加上小侯爷那副皮相,以身相许不过分吧。
只不过,子瑶和林霜递了个眼神,再看杜若不是古井无波了,而是大写的同情。
“妹妹刚来京师吧。”
杜若点头,一只手按着胸口,脸色微微发白,没什么血色,“我自幼身体不好,加之年初受惊,一直在家中休养。对外所知甚少。”
说到这杜若急忙和林霜解释,“家母向来争强好胜,先前在大殿种种,非是有意为之。乃是崔御史名声远扬,心生结交之意,又恐兄长难入夫人之眼,因此夸大其词不少。”
她说起话来条条是理,和她的母亲倒是有些不同。加之人生的又好看,林霜心里的气也消了不少。走上前好生道,“不妨事。”
杜若有意和林霜交好,说了不少渡一大师的事。“渡一大师不喜俗物,若是想投其所好,可送些孤本佛经。”
她把渡一吹得举世无双,子瑶听得心痒痒,“那,大师做饭好吃吗?”
杜若虽然疑惑子瑶怎么问起吃的,但还是答了,“有幸品尝过一次,那时才知什么是人间至味。只是当时年少,不知道珍惜。”
子瑶后面没听进去,只记得那句人间至味了。念着能捞一把是一把,子瑶好心提醒对方,“妹妹初来京师可能不知,润园那位风评不太好……”
她正想八百字洋洋洒洒详细阐述这位小侯爷的丰功伟绩,不想杜若睁大眼睛,胸膛起伏数下,“无耻至极!”
子瑶跟着点头,“我也这么觉得,这样做着实有些过分了。”
“我说的是你!”
子瑶一愣,杜若指着子瑶的鼻子骂,“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圈套,故意在我面前说小侯爷的坏话,让我失望,好趁虚而入。”
“我不是这个意思,你去街上打听打听……”
“能不顾生死救我的人,怎么会是薄情寡义之辈。”
杜若神情坚定不移,认定了救自己的就是英雄,再看子瑶,那是恨铁不成钢。
“你带丈母娘来就罢了,为何还要抹黑小侯爷?”
林霜拉住还想解释的子瑶,理了理鬓角道,“我和子瑶还要见大师,便不打扰了。”
说罢拉起子瑶离去,等离得远了,子瑶才道,“娘亲,我话还没说完呢。”
林霜白了她一眼,“说什么,小侯爷娶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