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车站 > 分卷阅读29
    全交融到了一起。我们之间常常有某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可是,章老师总是和别人保持相当的距离,对于我,他……有时也是这样。”柳笛突然感到了一丝酸楚,她慢慢低下头来“有时,我觉得我们之间的距离已经很近了,可又被他的一句话,一个手势,甚至一个表情拉远了。这种感觉,真……不好受。不过,”柳笛突然抬起了头,满眼都是光彩,“尽管如此,我还是很渴望和他在一起!真的,很渴望!”

    苏老师听得有些发怔了,他思索着什么,似乎在用柳笛的话,印证着心中的一个想法。然后,他轻轻地叹了口气。从章老师的办公室出来后,他的叹息实在太多。突然,他一下子抓住了柳笛的手,那样忧郁那样恳切地说:“柳笛,多陪陪章老师!你走后,他该多么孤单,多么寂寞啊!你陪伴他的日子,实在不多了。”

    他的语气那样酸楚而热烈,那样真挚而悲哀,柳笛被深深地感染了。她吸了口气,眼睛里有一层淡淡的水汽在弥漫,心中也有一层浓浓的酸涩在弥漫。然后,她哽咽着从喉咙里吐出了三个字:“我会的。”

    车来了。柳笛把苏老师扶上了车。在汽车启动前,苏老师突然从窗口探出头来,诚恳地对柳笛说:“柳笛,到了北大,一定要先来找我。我家就在镜春园的竹吟居中。如果不来,我一定会生气的。”

    这哪里是一位老师在道别,简直是长辈对晚辈,慈父对儿女的叮咛和嘱托。柳笛的眼睛湿润了。她怔怔地望着汽车的身影在马路的尽头消失,不知怎的,耳边又响起了苏老师那忧伤而恳切的声音:“多陪陪章老师……你陪伴他的日子,实在是不多了。”

    第12章

    十二

    真的,日子不多了,从高考结束到被北大录取,柳笛经过了四十多天漫长而艰苦的等待。而从接到录取通知书到报道,却只有区区九天了。

    这九天的时间,柳笛几乎都用来准备自己的行装了。她自幼独立,平时自己的生活几乎不用爸爸妈妈操心。可是,这是自己第一次离家远行,做父母的总是不放心。妈妈帮着她拆洗被褥,添置衣物,她自己则反反复复地整理书籍、文具,把它们装进皮箱,阖上又打开,打开又阖上,生怕遗漏了什么必需的东西,恨不得把自己的小房间都装到北大去。爸爸帮不上什么忙,但叮咛嘱咐的话却准备了一大堆,天天在柳笛耳边训导似的唠叨个没完,说着说着就差不多成了一篇论文了。这,大概也是学者们的特色吧。还有那些亲朋好友们,此时也不知道又从哪儿钻了出来,关怀备至的祝贺和嘱托。柳笛虽然不喜欢,却在礼节上也要应付。总之,这九天,是忙碌的,是紧张的,也是充实的。

    可是,尽管这样忙碌,柳笛并没忘了章老师。她的耳边,经常回荡着苏老师临行前那忧郁而恳切的话语——多陪陪章老师。因此,无论多么忙碌,每天下午,她都抽出时间来到学校去找章老师。然而,自从柳笛接到录取通知书后,章老师就再也没有来到学校。整整一周,他都没有露面。

    于是,动身的前一天,柳笛来到了章老师的家里。

    刚进小院,柳笛就发现,章老师家的门窗竟是敞开着的,而且,窗户上并没有挂上厚厚的窗帘,她一眼就可以看到屋子里的情况。章老师正在洗衣服,虽然眼睛无法看见,但他洗得很仔细,很专注,也很熟练。柳笛惊讶地发现,今天章老师竟没有穿黑白两色调的服装,而是穿了一件暗红色的衬衫,和一件深蓝色的牛仔裤。此时,他正站起来,抖开一件洗好的衣服。柳笛这才注意到,章老师的身材竟如此挺拔高大,两条被牛仔裤裹住的长腿直而匀称,头发浓黑茂密,脸庞轮廓分明,脸上也换上了一副茶褐色墨镜,不仔细看,竟很难发现他是一位盲人。此时的他,一扫以前的阴沉、冷漠和严肃,显得那么年轻,那么健壮,那么“男性”。柳笛忍不住喊起来:“章老师,您原来这么漂亮!”

    章老师愣了一下:“柳笛,是你?”他抖了抖衣服,又拿起了两个夹子。“漂亮?谢谢你,我已经有五年没有听过这样的赞美了。”他嘲弄地耸耸肩,把衣服拿到外面晾晒。

    五年没听过?那么五年前,想必他经常听到别人的赞美了。柳笛沉思着走进了房间。她拿出自己带来的两个淡绿色的窗纱,把它们挂在南北两个窗户上。这样,屋子既能通风,又能进阳光,而且外面的人还看不见屋里的情形,一举三得。柳笛已经隐隐地感觉到,章老师和她一样喜欢淡绿色,那淡绿色的床单和箱帘,和淡绿色的台灯、闹钟、茶具,都说明了这一点。她不清楚章老师为什么喜欢这种颜色,大概他和自己一样,认为淡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吧。

    章老师走进了屋子,他已经倒掉了脏水,擦干了双手。“柳笛,你什么时候动身?”他沉思着问。

    “明天,晚上七点半的火车。”

    章老师深吸了一口气:“好快。”

    柳笛没有接话。她找到了章老师的那把吉他——它已经被章老师安置到了北面的墙角上。然后,柳笛拿出了新买的六根琴弦。无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