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古代第一书局 > 分卷阅读13
    蓦地,她被眼前的落日盛景吸引。

    硕大的橙黄圆球缀在天际,一眼望去,毫无保留的暖黄铺满天际,明媚、绚烂又默然无声,遥远的云彩也镀上一道道碎金光辉。

    须臾,漫天的温暖明媚,逐渐丧失神采。

    黑影层层叠上,一点点吞没落日余晖的暖色。然而,如油画般的橙黄,不急不缓地化为油画系橘红。在这刻,它选择绽放更美、更深厚的色彩。半边天幕,因其变了颜色,渲染的赤金边久久凝结于一处。

    哪怕,黑夜即将来临。

    它却是——任黑夜欲来,它亦无畏。

    好像,也无所可畏。

    绽放过,绚烂过,无憾收场。

    乃生之幸事。

    温知著凝神望着那抹释放到极致的暖橘,眼角悄然滑落晶莹。

    初春的傍晚,清风蕴着丝丝凉意落在身上,心间却被其内含的暖意包裹,无声浸润。

    那粒早已埋在心间的种子,在残存的余晖中,亦在暖融的春风中,破土而出。

    这刻,她蓦地明白,上天派她来此间的目的。

    原来,她圆的不只是原主的一生。

    亦是,自己的救赎。

    第6章 借钱 大印有喜。

    心里有了决定,从昭文馆借的书,温知著全借给赵婉怡了。而后,她去国子监,让出后两日的参观名额,顺便先请了三日假。

    曾经的话,还声声入耳。

    “本来,图书现在就不赚钱,我们必须比人快,抢在别人前头,否则比人讲究,出书又慢,咱们社里都得跟着喝西北风。你应该懂的啊。”

    是啊,她懂。

    可她也看不惯那种随意草草的态度,百度百科随便用,篡一簒再找个名人背书,起个读者不懂的专业作者名,这糊弄谁呢?

    编辑这个职业,讲情怀又要赚钱,该对手下每个字负责的啊。

    辞职那天,领导的话也历历在目。

    “你辞职回老家,能做什么?你难道还能做出版,那个四五线城市有什么书展,图书公司才有几家?你在出版上有天赋,我做了十五年,没见过有谁比你上手更快的,你是做出了几套畅销书,也有点小成绩,可你要知道,这是在北京,北京给你机会,你一旦回去,就是一无是处!”

    是啊,回家乡一无是处,可她却来了异时空不是吗?

    凭什么那里人人皆有书可读,却能弃之如履?

    凭什么这里人人爱书,却无书可读?

    这怎么行,怎能爱书之人无书可读?

    这不公平。

    纵然曾心灰意冷,她愿再试一次,重操旧业。

    只为天下想读书人有书可读。

    这是她的救赎,亦是她来此间的使命吧。

    温知著想。

    -

    回到宫中,她立即拿着本子,列出需要要做的准备。她想做的,不是一锤子买卖,也不是草台班子,而是最正规的,日后她即使不在,旁人也能接着干。

    借着烛火,她凝眉思索,一一写下来:

    1、筹钱,很多钱;

    2、得有个正经名号,最好获得官方认可(加粗);

    3、招兵买马;

    4、确定第一批选题;

    5、寻觅作者团队(大号加粗);

    6、确定办公场地、销售场所;

    ……

    一条条写下来,她在心里又做了一遍排序。目前来看,第六点最不着急。做书,最重要的是有人选题、有人写,场地不重要。

    策划不愁,她能做。

    她曾是金牌编辑,换个地方脑子也还在。那么,作者就是重中之重,决不可马虎敷衍。

    不能再像前世一样。

    她又浏览了一遍所需事项,在第三条处标了一个“待定”。招兵买马也不急,先搭起台子再说。

    因为,真正优秀的编辑,一个人即是一个团队,随时有pn B、pn C、D、E……从一个灵感诞生之初,再到它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全部少不了编辑的参与。

    说白了,就是编辑得会走花路,熟知出版流程自不必说,还需文能策划、审稿、懂设计,武能下印厂、盯印制、搞宣传、会营销,还要跟上时代,落地活动会微笑、线上直播能卖货,全流程人工化,各个环节不能少。

    这个工种,在出版界叫全流程编辑,在出版界外就叫产品经理。

    她知道,这得益于她的老东家是出版社新生部门,而非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成熟体系,否则,别看全流程又累又苦又操心,天天睡不好,也轮不到她一个入行不到两年的新人身上。

    如今,曾叫她快速成长的过往,成了她无可比拟的优势。

    果然,打不死你的,都会让你更强大。

    前人,诚不欺我。

    这样,一条条筛选、划重点,只剩下第1、2、4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