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与佛子连个麦 > 分卷阅读32
    在哪儿题呢?柳大才子在哪呢?”

    姜昭觉得有些意思,柳彧这人想找时却总找不到,没想找时却总往她跟前凑。但这等热闹,她是不愿错过的。

    于是就对仆人说:“最近柳大才子的名声在洛阳,可是炙手可热,我倒是想瞧瞧他是如何作诗的。”

    仆人心神领会的将她引到了另一处园子里。

    此处白柳横坡,篱落飘香,在西北方向有三间临水之轩,无数儒袍子弟都聚集在那儿,被簇拥在中间的,是一位穿着石青缂丝竹叶衫的白面郎君。

    姜昭并没有往那走,反而选了处离那儿较近的僻静亭台,款步提衣上了石阶,她倚着栏杆朝下望,恰好能瞧见那位郎君的脸,风姿特秀,远迈不群,如野鹤立于鸡群之中。

    竟不逊色于她身边姿容最好的云蔺。

    这疏朗的郎君正提着笔,在石壁前沉吟。

    周遭的士人都起哄道:“柳郎君快写一个!快写一个!”

    那被催促的郎君,面不改色道:“诸位且给我五步的时间,定然写一首不叫你们失望的诗。”

    原来这位就是传言里的柳彧。

    建安曹子建尚且还需七步成一诗,这柳彧竟然放言只需五步,如此恃才放旷,倒还真不负他狂生之名。

    姜昭都忍不住道:“好狂一个书生。”

    “可不是吗。”仆人道,“我家主子为了请他来,不仅花了千金,还迂尊降贵地邀了好几次。”

    姜昭拊掌笑了,“你说一个太原柳氏的旁系子弟,还是个白身,哪来的这么多才学和自负呢。”

    “贵人有所不知,这柳郎君也算是个奇人。”

    仆人混迹于市井,对时下热事,早已知晓得门清,处于热事顶流的柳彧,他难免就多关注了些,而这一关注,倒是将人家的陈年往事扒了个底朝天。

    15.十五 柳彧咏美人

    总体而言,柳彧是一个集聚了可怜与幸运于一身的人。

    幼年失怙,成童丧母,到了十五岁,他是无父又无母,小小年纪便寄人篱下,也算是受尽他人眼色。这是他的可怜之处。

    可这些不幸又促成了他人生一大幸。幼年失怙以至于他勤敏好学,一次恰逢名士季望隐居太原时在文瀛湖畔垂钓,他瞧见了柳正拿着枯枝作诗的柳彧。

    季望走进看见两行歪七扭八的字,不由得好奇,于是问他:“你在写什么?”

    柳彧仰头,神色肃穆,“老翁,你莫要叨扰我,我在写诗呢!”

    季望闻言,乐不可支地道:“我这老翁不才,但替你看看诗还是可以的,不若你念来给我听听?”

    柳彧指着他那两行字,道:“心有天子堂,安作田舍郎?”

    那时,他年仅五岁,却已经性比天高。

    季望抚须良久,见此子眸若点漆,神光摄人,又生有鸿鹄之志,觉得他此后定为不凡,遂收做学生。

    这位名士季望便是他人生之大幸,教他修身立命,教他博文识学,教他在太原诸多学子里,脱颖而出。

    一路来到洛阳。

    姜昭评价道:“柳彧确实有几分时运。”

    名士季望她都尚且有所耳闻,算是名士中清流之清流。有的人说自己安贫乐道不愿意做官,那可能是朝廷不想要他;但季望说自己不慕名利无心于官场,那还真是朝廷要不到他。

    况且这位名士最喜欢游山玩水,行踪一向是飘忽不定,有时天子的招贤令都追踪不到他手里。

    柳彧能成为他的弟子,算是祖坟冒青烟了。

    仆人点头应道:“可不是嘛。”

    姜昭再次将视线落到柳彧的身上时,他早已经将诗题好了。

    一干士人将这诗反复咀嚼,连声叫好。

    然这些叫好声里,忽然有一道异声,不大不小,却足以清晰入耳。

    他说:“若改一字,应当更妙。”

    这些士人有相当推崇柳彧的,也有不怎么推崇但喜欢看热闹的,于是当即就有人扬声喊道:“这是哪位才子呀,有所高见不若站出来说一番,背地里说说有什么意思?”

    “君言重了。”人群里某个方位给发声者让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