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方家小茶馆 > 分卷阅读13
    br />

    和他见过的世家女子完全不同,她率真、活泼,自然、大方,虽然乡野出身,身上丝毫没有粗鄙。

    她会画画,字迹娟秀,做的糕点很好吃……

    这个乡间小茶馆,越来越奇怪了。

    “喂,别吃了,再吃晚饭就吃不下了。”方年年伸手在沈宥豫面前挥了挥,少侠有些呆呀。

    沈宥豫拉长了脸,不知不觉竟然又吃了一个!

    他不是这样的,身在皇室,警觉乃是镶嵌在骨子里的。

    怎么就在方年年跟前屡次失态!

    沈宥豫决定挽回颜面,他轻嘲,“乡间粗陋饭食,有何好吃的。我腹中饥饿,拿梨充饥罢了。”

    中午的饭塔娜做的,草原民族的粗犷深深烙印在她的灵魂里,做出来的饭菜自然不够精细,也不够好吃。

    “晚饭是年丫头做的。”方大牛脚步很轻,什么时候来的都不知道。

    “大牛叔,梨子你来削,我去做第一锅的秋梨膏。”方年年扔下梨子和小刀。

    沾着果汁的手在旁边的水盆里洗了洗,随后用围裙擦了擦,弯腰端起盛放梨丝的盆走进了厨房,没有半点儿女儿家的娇气。

    在沈宥豫看来,这些都是不够文雅的,女孩子就应该穿着长裙,莲步轻移,裙摆轻动,笑不露齿,轻声满语,含蓄文静……臭丫头那哪儿都没有淑女风范。

    他竟然又看着臭丫头发呆!

    沈宥豫为自己的行为羞愧。

    秋梨膏简单,方年年取用了红枣、麦冬、贝母、百合、罗汉果、冰糖一起做,具有润肺止咳、生津利咽的作用。

    砂锅里煮上半个多小时捞梨渣过滤,过滤出来的汤汁继续煮到浓稠。

    方年年提着竹铲,汤汁稀稀拉拉落下,已经开始挂壁,这就证明可以出锅了。

    她拿来了洗干净蒸好的小巧陶罐,一一装到八分满,等凉了把盖子盖上,封一层牛皮纸、系上一条粗麻绳就能放到货架上销售。

    小陶罐是她到乌衣镇一家专门做陶罐的铺子定做的,要求只有一个,圆滚滚的罐身上写“秋梨膏”、角落里一个变体的“方”,要有自家的商标,便于客人记忆。

    定做价格很便宜,她算在了秋梨膏的成本上,都没有让秋梨膏贵上多少。

    厨房里有块大理石桌面,方年年擦洗干净了就提着秋梨膏在桌子上滴了许多铜板大小的圆,等干透了便是梨膏糖了。

    如果有冰箱,放冰箱里冻冻更快。

    没有冰箱的古代,只能够将之交给凉意十足的大理石桌面了。

    冰鉴可不是他们家此等乡间小茶馆里能有的。

    秋梨膏一锅一锅的出,很快就到了饭点的时候,娘亲塔娜已经把食材都处理齐备,方年年只需要做一做便可。

    “娘,里脊用生粉抓过了吗?”方年年问着。

    “抓过了。”

    “粉蒸肉的南瓜没切。”

    “这个忘了,我这就弄。”

    “阿娘,汤就吃平菇芋艿粉条的吗,要不要放肉沫?”方年年征求着家人的意见,她自己吃什么都无所谓,甚至有些想念泡面、自热小火锅、炸鸡和薯条……

    虽然都能自己做,但做出来的始终不是那熟悉的味道。

    感谢提前穿越而来的前辈,让后来者的餐桌不至于一贫如洗。

    唐以前的历史和她所处的世界一模一样,唐末出了一位姓赵的公子,乃李姓皇族的外孙。

    这位流着皇族血脉的世家公子推翻了腐朽衰败的旧王朝,终结了乱世,建立了大齐,提出一系列大胆且实用的政策,自上而下的进行着改革。

    丰功伟绩,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于方年年这个后来者而言,高祖皇帝最伟大的事儿就是遍寻作物,丰富百姓的餐桌,在位三十余年,官方与民间从未停止过对美食的探索。

    高祖皇帝有许多奇思妙想,早年间推行的政策符合现实需求,到了晚年,政策越发天马行空,脱离实际,民间多有怨言。

    最让后人诟病的就是他在位期间没有立太子,鼓励众儿孙努力争取,为以后埋下了隐患。他以为自己能再活五百年,压制儿孙不在话下,但人之寿命有尽,高祖撒手一去,诺大皇朝顿时乱了。

    中原大地,七王之乱,死伤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