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扰清歌
作者:宋染青
【第一章】
chapter 1
1924年,承平走了孙永昌,来了周庆余。
周帅驻军进城那日,承平商会会长徐大年携大小百余会员夹道欢迎,城里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温言在书房中备课,不时抬头看窗外,父亲温正元一个人站在院子里,一边抽烟一边骂:“一帮不知餍足的政客军阀,只知关起门来内讧。何时能睁开眼瞧瞧外头的局势,管管老百姓死活?”
一群人打破头忙着抢地盘,谁有闲心管旁人死活?至于外面的局势,天塌了自有高个子来顶,他们何须操心。
承平是连通南北的军事要塞,一向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事一起,百姓陷入水深火热,几年下来,驻军换了一拨又一拨,全城上下无一日得安宁。
母亲从屋子里出来,搭腔道:“世道这样混乱,不如让温言在家休息几日,等外头消停了再去学校。”
温正元皱着眉头,呵斥道:“外头世道何时太平过?干脆在家躲一辈子!学生还照常上课,做先生的倒先打了退堂鼓,传出去像什么样子!”
家里家外大小事务,全由父亲做主,母亲纵然舍不得温言,也不得不顺从,只能叹口气,转身回房。
承平热闹了几日,也逐渐归于沉寂。商家铺面虽然照常营业,却是朝不保夕。百姓苦不堪言,走一步算一步,全成了摸石头过河的瞎子。
周帅入驻承平月余,承平商会会长及重要会员纷纷收到请柬,下月初周帅三十二寿辰,于督军府设宴,请诸位届时赏光。
类似场合,商会上下参与过二十余次,打着过寿的幌子,干着吸血的勾当,连宴会上致辞都已猜到。周帅带兵镇守一方劳苦功高,但练兵要钱,养兵要粮,驻军缺粮少饷,如何成事?商会百余会员各个家底丰厚,自然要积极响应,捐粮捐款。
商会内部怨声不断,当初的孙永昌就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捐一次饷赛过扒一层皮,新来的这位,听传闻尤甚。但没法子,只能做个引颈受戮的受气鬼。谁让他姓周的有兵有枪?
温正元不幸也是其中之一,接到请柬后又是大骂一通,骂完了数数家当,准备伸了脖子给人当磨刀石,割肉放血。
温言见父亲整日唉声叹气,直到月初来临。
这日,温言用过早餐,正准备去学校。临走前,温正元道:“今晚督军府摆寿宴,你同我一道去给周帅贺寿。”
温言自然知道温正元所思所想,顿住脚步,低声道:“我的两堂国文课都排在下午,晚间还要备课,恐怕来不及陪父亲同去了,父亲见谅。”
“胡说,国文课向来排在上午,你当我老糊涂了?”
“孙茵老师下午请假,我跟她调了课。”她朝温正元点头致意,便转身出门。
然后就听到母亲低声回护,“女儿不愿去,就别逼她了罢。”
毫不意外惹来父亲不快,“女人家就是眼皮子浅,这是在为她筹谋后路。我是他爹,难不成会害她?”
正德高中离温宅不远,温言也习惯了步行去学校,时候尚早,本可以慢条斯理散步过去,此时她却恨不得脚底生风,将身后的温宅甩的远远的。
下午两堂国文课结束,温言回了办公室,翻开书本打算备课。坐在她对面的乔立文抬起头来,扶了扶眼镜,温声道:“温老师还在忙?”
她应了一声,“正要备课。”
温言心知乔立文不定又寻了什么新路数,准备约她出去。他是英文老师,向来崇尚西方文化,温言不同,她学国文,两个人可算是没什么共同语言的。但乔立文总能想到各种路数,吃饭看电影,甚至茶楼里的大鼓书,为了约到温言,出尽百宝。
可温言一直都是淡淡地,对谁都不甚上心。乔立文也是个温吞的人,似乎也不急于一时,就这样小火慢炖,仿佛早拿准了温言迟早会喜欢他。
温言心中有过计较,因着过去发生在她身上的一桩事,正德高中的老师,不论男女,向她示好的并不多,除了孙茵,就剩下乔立文了。她总想自己是否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橄榄枝”,也许选择乔立文并非坏事。他与她年貌相当,虽然人文弱了些,家境稍逊些,但她并不看重那些。
想到今早险些被父亲押赴督军寿宴,她心里越发觉得,单就成婚而言,乔立文是个不错的选择。至少父亲不会再为她的婚事整日愁眉不展,母亲也大可安心了。
“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