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吃饭这种场合,有儿媳妇孙子孙女在场,他向来是保持沉默的。
他大大咬了一口,嚼了几下,老汉也忍住称赞一句:“他娘,你这今日做的肉好吃。”
其他人已经顾不得说话,大口嚼着肉,生怕晚了就没得吃了。毕竟盘里的肉没有多少。
陈兰娟也享受地吃着肉,难得地腾出嘴来道:“这肉是老三媳妇送过来给我们吃的,说是她自己做的,叫什么红烧肉。”
这回沉迷吃肉的赵家大哥也惊得停下嘴中动作,疑问道:“老三媳妇拿肉过来?”
坐在他身旁的陈秀梅忍不住轻哼一声:“可不就是她,拿这么点肉过来换米呢。”
大人们的谈话与小孩子无关,俩小孩吃得正起劲,小小的个子,已经伸出勺子去拿第二块肉了。
大人们很快反应过来不再谈话,加快速度先吃饭。这是难得的一餐,没有谈话,却比以往更加热烈的午饭。
所有人都吃得起劲。
饭后,桌子上的东西一扫而空,红烧肉、青、红薯,还有锅里的饭,全部空了。
接下来几天,赵静婉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做家务,做不同的家务,把每天的两样奖励先领取了。
陆陆续续地有肉、米、面粉、鸡蛋、鱼,只不过份量很少就是了。
这样的日子完全是依靠系统奖励,吃得好不好完全随机,赵静婉是没有安全感的。
夜深人静时,身旁的小胖墩敞着肚皮呼呼大睡,赵静婉还在思考着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一下现在的生活。
翌日一早,她走出院门,就望见顾大嫂坐在院门口,手里不知拿着什么,指尖飞快翻动着。
赵静婉笑着打招呼:“顾大嫂,早啊,这么早起床。”
顾大嫂听到声响抬起头,见是赵静婉笑着应道:“我可不得抓紧时间打络子呢,等娃子醒了我就没时间了。”
与以往的互不问好冷漠相对不同,赵静婉会主动和她打招呼,顾大嫂自然也热情回应。
两人这阵子倒像是普通的隔壁屋那样相处起来。
赵静婉听到“络子”一词,脑海里似乎有什么一闪而过,她不动声色试探道:“顾大嫂的手艺这村里的人都夸的,这巧手打出来的络子一定很好卖。”
“没有,赵妹子你高看我了。”顾大嫂听赵静婉这么一说很是不好意思,见她似乎不了解,也愿意解释道,
“赵妹子你是不知道,咱村里的女人,还有附近几个村的,只要手里学过点针线活,都会去县城的绣铺领针线回来打络子,一个两文钱哩。”
两人状似闲聊,赵静婉也打听到那绣铺的大体位置,这回是真心实意地感谢:“多谢顾大嫂告诉我这些,我以前见识少,多亏了你提醒我。”
顾大嫂是当真为赵静婉着想,最后还不忘念叨,让赵静婉去试试打络子。
许是那天的闲聊给了赵静婉灵感,她琢磨几天,一个初步的想法在脑海里形成。
于是头天晚上她便和小胖墩说:“明儿个你去奶奶家待着,娘去县城一趟。”
6.第6章 接单百寿图
小胖墩听完一愣,去县城?
关于县城的话题,小朋友间玩闹也时常有谈起。不是哪家姑娘得了县城买回来的新头绳,就是哪家小子新得了县城买回来的肉包子。
县城对于小朋友来说,是好吃好喝好玩的聚集地,是个无与伦比的好地方。哪怕是小胖墩这种自幼经常吃香喝辣的,对于县城也有种莫名的期盼。
此时听说娘要去县城,他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买买买,下意识地说:“娘,我也要去县城。”
“晨晨你想去县城干什么呀?”赵静婉以为小胖墩会比较喜欢呆在村里和小朋友玩,不过她也没有一口拒绝,而是耐心询问着。
小胖墩仰着脸,白嫩白嫩的,让人忍不住想伸手掐上一顿。“我想去买好吃的,吃肉包子。”
赵静婉扶额无奈,这小胖墩果然是肉食主义者,这几天时不时就吃上一回肉,虽然份量不多。
“你当真要去吗?县城很远的哦,你得走好久好久,一两个时辰呢。”她耐着性子询问,仔细一想也不是不能带小胖墩一起去。
小胖墩回答地那是毫不迟疑:“我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