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君非良善 > 分卷阅读22
    秋重重点头,晏辞的手伴随着一声轻叹落在她脸颊上,替她拭去泪水:“如今天色已晚,南秋便早些休息吧。”

    南秋乖顺起身叮嘱几句,刚出门又折回来:“今晨宫里遣人来递了话,说是宫里来了新的戏班子,请您明儿去热闹热闹。”

    晏辞诧然,只道了一句:“那倒有趣。”

    *

    这戏班子在江南是颇为有名的,不仅唱得好演得好,人也是个个机灵可爱。

    太后素来是个爱听曲儿的,听说有这样的戏班子怎么能不动心。晏璟孝顺,本想着太后寿辰时请了来,可没成想那戏班子出了些意外,加上路途遥远未曾赶上,如今才入了京。

    晏辞入宫先去了启和殿。

    仔细算来,回来已有半月之久,竟还未正儿八经地同太后碰个面说上几句话。

    晏辞还未到启和殿,便有人先一步通知了太后。太后闻言脸色狠狠一变,心里盘算着晏辞此番前来是善是恶。

    “晏辞要来?她莫不是来怪哀家那日将晏染丢在了御花园?还是她又听说了些什么来找哀家的茬?难不成是哀家没先去拜访她,她恼了?”太后捏紧帕子眉头紧锁,认真思考近日做了些什么,可有什么不妥之处,焦躁的模样叫宫女瞧了都有些诧异。

    “太后不必紧张,今日戏班子要开演,太长公主入宫是为了听曲儿,想来也是顺道来瞧瞧您,您可别自乱阵脚。”殷公公安抚道。

    太后闻言稍稍松了口气,却仍是忍不住来回踱步。

    “茶水可准备了?糕点呢?还有……”太后急急地问,吩咐宫女太监该准备的准备,该迎接的迎接。

    晏辞方转入启和殿,一眼便瞧见了殿外候着的太后,不禁挑眉。

    “臣妾见过姑母。”太后行礼道。

    “你如今是太后,也用不得这些虚礼了。”晏辞垂眸笑道,“起吧。”

    “谢姑母。”太后起身侧开身子让出路来。

    桌上早已摆好了茶水与糕点,晏辞抬手触上杯璧嘴角微微翘起,意味不明地看了太后一眼,让太后惴惴不安了好一会儿。

    “近来身子如何了?”晏辞吹了吹杯中茶水问道。

    “多谢姑母挂心,已好了。”太后答。

    “嗯。”晏辞低低应了一声,不知是想到了什么忽而抬头瞧她,似笑非笑地问了一句,“我听闻你是得了心病……”

    太后的手控制不住地一抖,滚烫的茶水溅出落在她的手指上,手指瞬间红了,燎起几个泡来。

    殷公公大惊,急忙唤人来处理,好一番折腾才作罢。晏辞心中虽诧异却也只是静静地瞧着,而太后则始终低垂眼眸,未敢与她对视。

    “我才刚来便叫你受了伤,真是不该。”晏辞忍不住叹道。

    “臣妾不敢。”太后懊恼皱眉。

    晏辞沉默片刻,低低唤了声:“池篱。”

    太后身子一僵,木木抬头看向晏辞,只见她微微眯眼打量自己,良久才问道:“你很怕我?”

    太后哑然,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回答。

    怕吗?自然是怕的。

    每每提起晏辞她便控制不住地心颤,脑海中总能回想起从前的事儿,回想起晏辞曾同她说过的话。兴许晏辞自己都不记得了,可这却成了她的梦魇。

    晏辞轻轻放下杯盏,指尖无意识地点着桌面,似乎在回忆。

    太后不自觉地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她,可又想开口打破如此尴尬的局面,犹豫地摩挲着茶杯。

    “你不必太过紧张。”晏辞温柔地注视着她,语气很是轻松,说出的话却叫她胆战心惊,“凡是皆有因果,你不作那个因,便不会结那个果。”

    面对晏辞,她向来是心虚又紧张的,如今更是如此,心里总觉得晏辞意有所指。

    “你如今贵为太后,理应稳重些,慌里慌张的倒有些不成体统。若叫人看了去,恐有些说法,不过想来你平日里也不是这般模样。”

    太后极为勉强地挤出一个微笑应道:“多谢姑母教诲。”

    晏辞沉吟片刻又道:“染儿近日可曾来过?”

    “偶尔会来敬茶。”太后忙回答,小心翼翼地赔着笑,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晏辞说起之前的事儿。

    幸好晏辞未曾在意,只是点了点头。

    “老奴估摸着戏班子快要开演了,太后和太长公主可要现在去瞧?”殷公公眼看着太后越来越局促,急忙开口提醒。

    “姑母请吧。”

    皇宫内专门建了戏楼,赐名琴瑟阁,平日里的戏班子乐曲之类的均在此处。

    晏辞与太后到时戏班子刚巧准备好,一干大臣早早地便落了座,瞧见她们皆是行礼问好。

    晏染远远地便望见了晏辞,急忙迎上来倚着她坐,偶尔软语问几句,眉宇间皆是笑意。

    戏班子大多演的是些稳妥的神话传说,宣扬忠孝之道,偶有宫里自己编的戏本子拿出来演,也很得众人的心。

    如今正唱着的是奸臣谋逆被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