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对于这些,仪敏并不在乎。
而最巧的是:卓沅也不在乎!
……
坤宁宫里。
皇后听着小宫女转播的消息,也很惊讶,“董庶妃竟然入了贵妃的眼!”这是全后宫都没做到的事。
后宫想要依附贵妃的人比比皆是,可这么多年,贵妃一个也不待见,久而久之,就没有人上前自取其辱了。
皇后身边的老嬷嬷感叹:“这个董庶妃不简单啊!”
皇后浅笑,“这样也好,人总要有几个朋友的,你看今日的贵妃比以往有活力多了。”
老嬷嬷想想,“也是。”
和满宫庶务相比,这实在不是大事。
“娘娘,马佳庶妃那里月份渐渐大了,不如免了请安吧。”
“也好。”
“纳喇庶妃那里还是派林太医……”
屋外枫叶渐红,而屋内,年轻的皇后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
后来,就连康熙都听说了。
面对康熙好奇的询问,仪敏心想:贵妃在后宫和康熙这里到底是什么形象啊!
她对着康熙正色道:“贵妃娘娘是被妾有趣的灵魂吸引住了,妾也很喜欢贵妃娘娘。”
这是真话!
康熙被她的恬不知耻给逗笑了,他越发喜欢和仪敏聊天了,跟她在一起的时候心情也会好很多。尤其爱看她一本正经说笑话的时候,小脸严肃,说出的话却叫人捧腹,实在是可乐!
“哪里有趣了,朕怎么没看出来啊?”
他挑起仪敏的脸,左瞧右瞧,面上故意做出嫌弃的表情,换来仪敏一声郁闷的嘟囔。
“皇上!”
立在一旁伺候的梁九功又一次在心里感叹:董庶妃真是个厉害的!
在这宫里,能讨皇上高兴就是最大的本事!
第11章 、康熙召见
仪敏与卓沅舒适的日子截止在十月。
十月开头,先是大格格病重,然后嫡子承祜也开始生病,一开始只是小风寒,后来突然发热。
儿子病的来势汹汹,皇后一心照顾,无力打理后宫,太皇太后年纪大了,精力不济。
卓沅身为贵妃,此时自然是当仁不让的接手宫务。她本是作为皇后培养的,对此上手极快,只是无可避免的忙碌起来。
作为好朋友,这个时候就算不能帮忙,也不能给对方增加负担。仪敏老老实实的窝在永寿宫,看苏庶妃和青梅绿柳做针线。
她的针线活……不提也罢,手残党实在爱莫能助。
嫡子是天然的皇位继承人,事关国本,此时的皇宫颇有些风声鹤唳的意思。就连年迈的太皇太后都带着皇太后进了佛堂,闭宫祈福。
……
康熙十年,十月初六。
小雨。
四百多年前的天气还不像后世那样,十月已然是快要入冬的时节了。
永寿宫的火炕已经烧起来了。
仪敏坐在炕上,腿上盖着薄被,手里抱着一个小小的铜制手炉。
绿柳和青梅围着炉子在烤红薯,苏庶妃坐在她旁边,两人看着一本话本,时不时被上面的语句逗笑。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乾清宫传来消息:康熙召见!
仪敏:“……”你怕不是要害我!
康熙倒真不是捧杀,承祜病重,他也是日夜忧心,只是在他前面已经失去了两位阿哥了,此刻反而比皇后镇定不少。处理朝政也是有条不紊,不像皇后已然六神无主,只想日夜守着承祜阿哥。
他甚至还在想办法调节自己的心情。
毕竟一个是皇子,一个是皇帝,怎么看都是后者更重要一些。说的直白冷漠些,皇上和皇后还年轻,迟早都会再有嫡子的!
对于康熙的这些想法仪敏一无所知,但是不妨碍她在心里给康熙盖上一个‘大猪蹄子’的标签,并且目测永远也不会洗掉。
仪敏是真心不想去,哪怕仅仅为了不扎皇后的心!
但这是她可以选择的吗?仪敏一脸乖巧的见过康熙。
在这个节骨眼上,她不敢嬉皮笑脸,万一被康熙秋后算账可不是说着玩的!
“来啦!”康熙没有抬头,“研墨吧。”
乾清宫的炭火已经烧起来了,还点了些香,屋里暖烘烘的。
仪敏褪去外面挡雨的披风。
接替梁九功的位置,站在康熙边上,取下手上的镯子,老老实实的磨墨,眼睛一动不动的看着砚台,对康熙手中的奏折视若无物。
清朝的皇帝小心眼是出了名的,而且酷爱秋后算账,再小心都不为过。
对梁九功的暗示装作看不见,也不和康熙搭话,也不去揣摩康熙的心思,就把自己当成一个工具人,兢兢业业的磨着洋工。
生怕墨汁磨得太快,仪敏以最慢的速度转着手里的墨条,始终保持在刚刚够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