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
刘氏绑着疯颠的崔三娘一回家,就把崔二爷叫到了院子里。
劈头盖脸问:“是不是你把马传君招进家的?”
崔二爷脸色发青,还想狡辩时,疯了的崔三娘朝着他就跪了下来。
“父亲,你就答应女儿吧,君叔喜欢女儿,女儿也喜欢君叔,你不是说君叔是这天下诗词最好的人吗?为了他你赴汤蹈火都在所不惜,那把女儿许了他不是正好吗?”
崔二爷恼羞成怒:“你给我闭嘴,做出这种丑事,还敢口无遮拦。”
崔三娘摇摇欲坠:“我没有,女儿没有做丑事,女儿是心甘情愿的,父亲也是心甘情愿的。”
听到这些,刘氏气的全身直抖:“孽障,你还不给我老实交待!”
崔二爷没办法了,只好承认是自己把马传君藏在家中,可他没想过马传君会对崔三娘下手,说到后悔之处,崔二爷痛哭流涕,还口口声声,若马传君愿意娶三娘,他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刘氏跺着脚骂:“你愿意,可人呢?人在哪?他又愿意了吗?他分明就是风流成性,辱了三娘,欺我崔家无人呐,你个孽障竟然还看不明白!”
“说!你把他藏哪了?”
糊涂的崔二爷还以为说以前藏在哪,就指了指他的书房。
“儿子之前把他藏在书房。”
刘氏立马带人去搜,可那里还有人在。
崔二爷惶然:“他现在不在崔家啊。”
“那他人在哪?”
就在这时,大哥哥周勋,带着家丁和护院来了,声势浩大的在外面叫门,说要崔二爷把马传君交出来。
刘氏又气又急,心火冲头硬是没顶住,咣的一下晕了过去。
最后,大哥哥周勋回来道,说是刘氏当着他的面,把崔家刮地三尺了也没找到马传君。
孙氏气的猛咳,当天就犯病了。
第二天腊月二十三,本是要孙氏带头,领着周家所有人祭灶神的。
但病倒后,就让孟氏出来主持。
从早上开始,孟氏就把所有人都叫到一起,勒令由各房长辈牵头,必须在天黑前,每房每院,都要亲手做出十二色糖糕。
比如,白球、红球、麻球、油果、寸金糖、脚骨糖、麻瓜糖、交切糖……
周宝儿听得发懵,但想到春嬷嬷的提醒,又不得不打起精神仔细记。
待下人们在院子里架起锅,又摆好长案板后,她偷偷问李琴:“母亲,这些糖您会做吗?”
李琴摸了摸肚子:“会的,一会娘教你。”
周宝儿松了一大口气,再回头看周钰,就见她沉默不言的蔫头巴脑的站在哪。
看着十分可怜。
便走过去把周钰拉到自己身边,李琴温顺的叫了她一声:“钰儿。”
周钰把头压得更低,一言不发的看脚尖。
周宝儿摸了摸她的头:“九妹妹,伯母说的十二色你会做吗?如果不会咱们一起学,等做好了,就让半夏陪着你,把糖送到郡主母亲哪,让郡主母亲在离泉庄也祭灶神好不好?”
她这样一说,周钰就猛的抬起头了:“可以吗?”
她嘘了一声:“偷偷的就行,不要告诉别人。”
但这个别人不包括李琴和周显。
周钰大喜过望,就慌忙点头:“那我跟你一起学。”
说完她生怕李琴和哥哥不允,赶紧望了过去。
李琴就笑着也嘘了一声,等她看向哥哥,哥哥就咳了一下,表示他什么也没听见。
不管刘月禅多么浑,九妹是她亲生女儿,是谁也改不了的事实,那与其拘着九妹,还不如适当的激励,这一点周显很赞同宝儿的做法。
劝好了周钰,二房这边就开努动手了。
一直盯着她们的周英,眼神越来越厌恶,外面流言四起,她怎么还能笑得出来?
不行,她不能让周宝儿这么舒坦。
“大姐姐,明年三月十五,四妹妹就要订亲了,祖母还没给你找到好人家吗?”周英冷笑的问周晶。
周晶一边搅着糖稀,一边淡定道:“找到就找到,没找到就没找到,我为何要去打听?”
“瞧大姐姐说的,难道你一点都不在意自己会嫁给何人吗?”
周晶瞥了她一眼,也不怕扎她心窝道:“祖母总不会害我就是了。”
周英听完就像胸口中了一箭,讥讽道:“确实,大姐姐是嫡长女,身份尊贵又深得祖母疼爱,祖母自然不会让姐姐受苦,那像我,一个庶女罢了。”
周晶哼了一声便不再搭理周英。
就在大家忙得热火朝天时,大伯周廉喜色匆匆的来了后院。
说是二伯周礼从陇西让人送了年礼回来,整整十车,把前院都停满了。
孙氏高兴,披着狐毛裘,就从暖阁出来了。
“可有书信回来?”
“有的有的。”周廉当着大家把信交给孙氏。
孙氏一边看信一边低咳,嗓子里仿佛卡着痰液要上不上,要下不下,十分难受。
周廉问孟氏:“可有给母亲请大夫?”
孟氏道:“请了,也抓了药,得吃几天才能好。”
周廉点头,笑着又道:“二弟去年调到陇西,仅一年时间就在陇西扎稳了脚,母亲不用太担心,信里还说,今年九月的时候,锦娘就订亲了,订的还是陇西侯嫡子诸葛淳。”
孙氏脸色大喜,啪一下合上信:“这真是太好了,诸葛淳我知道……咳咳……今年刚好十五对吧?”
“对。”
“九岁的中童生,十一岁成了秀才,去年参举还得了头名解元,连你父亲都说,他是天下难得的青年才俊,若是参加今年春闱,三榜当中必有他一个,真没想到,他和锦娘成了,这可真是大喜大喜。”
满院的丫环婆子听得心花怒放,赶紧高喊着给孙氏道喜。
孙氏喜不自禁:“赏,今天人人都有赏。”
李琴也喜得合不上口:“真是好良缘。”
周宝儿便问:“锦儿是三姐姐吗?”
“对,是你二伯家的嫡女,一直跟你二伯在外面上任,两年才回来一次。”
周宝儿点头,转身跟周钰道:“那这几天我们要帮三姐姐绣些嫁妆了。”
上次看祖谱,她记得三姐周锦戌年生人,今年刚好十一,只比二姐周英小两岁,按周朝传统,十四岁出嫁,只有三年时间准备了。
周钰认真做着糖糕,头也没抬的说好:“我听四姐姐的,到时候你教我。”
周宝儿摸了摸她的头,周钰乖的时候,还是很可爱的。
听到她说这个的周琼连忙凑了过来:“四姐也带上我吧,你三月要订亲,祖母肯定要赶着把大姐二姐也订出去,只有我不着急,我这一绣得绣你们四个人的。”
听她这样算,周宝儿都哭笑不得。
另一旁的周英看她这边热闹,心里就越发憎恨,朝着周琼呵斥道:“你去那边做什么?还不回来帮忙!”
周琼脸色一垮,翻了个白眼就回到了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