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那空地虽然大,全是石头,连草几乎都没有。农户人家喜欢在房前屋后种菜养鸡,那地方都说风水不好,所以没人愿意去。
买完之后,李姓夫妻去了宁氏家,知道苏寂语识文断字,想请她做个女管事,直接把她带走了。
苏寂语被李嫂接进了客栈,请了宋郎中,又开了药,日夜精心伺候,苏寂语拼命吃饭,半个月后总算没有大碍了。
这天吃过早饭,山竹‘扑通’就跪在苏寂语面前放声痛哭,一边哭一边扇自己耳光:“姐……对不起……是我没用,总是护不好你……”
苏寂语拉住山竹的手,说:“真不怪你,是我大意了,人心叵测……还有,男子汉不要动不动就哭。”
山竹跪在地上擦了眼泪。
苏寂语这次一点不觉得委屈,她觉得自己活该,堂堂一个现代人被一个丫头片子接二连三整得这么惨,这一次连命都差点搭上。
苏寂语穿过来这几个月,一直在为生计奔波,没顾得上思前想后,这半个月养病把前因后果想了个通透。杨柳月其实已经欠了一条人命,傻丫已经死了,被杨柳月砸死了。
机缘巧合她穿到了这个苦命的孩子身上,用了人家的身体,不替人家报仇说不过去呀,新仇加旧恨她怎能放过杨柳月。
“你起来说话。”
山竹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站了起来:“姐,我的这条命这辈子都是你的。”
苏寂语不知道,她曾救过山竹。山竹在他婶那里,只有田里有活的时候,才能吃上饭。到了冬天农闲时,他就没饭吃了,饿得他满山找吃的。
可是冬天能吃的东西太少了,他每天饿得难受。有一天他转悠到竹音寺附近的山上,看到苏寂语拿着个刚出锅的热馒头。苏寂语那时爹娘都在,一家人住在竹音寺附近。
山竹太饿了,他可怜巴巴地在旁边看着那个馒头,腿不知不觉走近了。苏寂语两眼无神地看着他,然后举起手把馒头递给了他。
他小心翼翼拿过来,两口就吞了下去。从那之后,山竹实在饿急了,就跑过去找苏寂语。苏寂语看见他,就会回屋子拿个馒头给他吃。
那几个冬天,山竹就是靠苏寂语的馒头活下来的。
第17章
苏寂语喝了口茶,“沉住气,等找到合适的房子再做打算。”
第一天到镇上的时候,苏寂语就让李嫂和山竹在附近打听,有没有要卖的合适房子。
中午正吃着饭,有人来找李嫂,不一会儿李嫂笑容满面进来了,有人要卖房子,紧挨客栈旁边。
第二天按照约定的时间,苏寂语过去见过了屋主,屋主是两个很面善的老人家。两个老人家带着苏寂语转了转,苏寂语很满意。
两进的大院落,一进五间,还带着厢房,前后院子相当大。院子里没有太多花花草草,显得有点空旷。
老两口一直和小儿子住在这里,年前大儿子回来,说这里不安全,这地方离边关不近但也不远。以防万一,越远越好。于是就打算把这处房子卖了,向里走,大儿子都已经买好了房子。
问了问价格二百两银子,苏寂语又和老两口聊了会,最后一百七十两成交,接着去衙门办理好了过户事宜。
这天苏寂语去刚买的院子转了一圈,山竹正在看着人收拾,看了一会儿苏寂语就回了客栈。客栈里客人一直不多,直接就是没有。
现在就李嫂一家和苏寂语几人在这住着,偶尔来一两个打尖的。
掌柜的坐柜台前喝着酒,唉声叹气,看了看掌柜,苏寂语让李嫂先回房,自己走到掌柜跟前。
“掌柜的,您一个人在这喝酒呐?”
“奥,姑娘坐,陪我这老头子说会话吧。”
“掌柜的,您怎么称呼啊?”
“叫我黄叔吧,坐坐……”
苏寂语坐在旁边凳子上。
“我呀……老了,不服老不行啊。”
“怎么了黄叔?现在冬天,生意都不景气。您老得放宽心,已经二月了,这天说着说着就暖和了。”
“暖和天也够呛啊。”
“怎么会呢黄叔,咱这远山镇,是个大镇,三年一次的乡试那可是人满为患啊。”
“镇是好镇,可这仗打得玄啊。一过完年,好多店都在出让,都活得一年比一年艰难啊。”
“那您老有什么打算?老家不在这边吗?”
“不在,我和前面四海书舍那老古董是一个村,我们一起出来闯天下,这都快几十年了。老了,我们都想叶落归根了。”
苏寂语一听,脑子瞬间转了十八个弯。远山镇是大镇,相当于一个省的省会,尤其还是上官家祖籍,上官家的人都念旧,老一辈都回来居住养老。
远山镇的地理位置也好,处在交通枢纽上,四通八达。没打仗的时候,客商云集,相当繁华。现在这仗打起来没玩没了,所有人心里都害怕,各行各业都日渐萎缩。
苏寂语心想:我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