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汴梁太太 > 分卷阅读26
    />  孙山自己也有个姐姐,从小就一直照看着他。还在鹞子山的时光,姐弟二人在山林中玩耍,耍得累了,往溪水旁一躺,姐姐也像这样给他唱山歌听来着。

    ……还是说男欢女爱,本就像姐弟兄妹一般才对?

    谁知道呢,反正孙山是不懂。

    不过回想一下陈琳当初所言:

    “柳娘子得官家倾心,凭的又是什么呢?”

    这一问的答案,孙山现在已经有些眉目了。

    此时陈庭柳一曲唱完,余音袅袅。赵祯也睁开了眼睛。

    “这曲子好听,柳儿姐姐,以前怎从未唱过?”

    “过上新生,便有新曲,很怪吗?”

    这口气才像平日里的陈庭柳,明快而柔韧。

    赵祯却有些不太适应,微微停顿了一下,然后问道:

    “在马行街可还住得惯?缺些什么,我让他们都给补上。”

    “什么都不缺。就是整日困在院子里,有点闷。”

    陈庭柳仰望着亭外的天空,眼中的渴望仿佛长出了翅膀。

    赵祯抿了抿嘴,语气却没有方才拍胸脯时那么轻松了。

    “这却不好办了,守那宅院之人是大娘娘指派,恐怕不会允你出门。”眼见陈庭柳有些泄气,赵祯连忙补了一句,“不过无妨,回头我再找大娘娘分说一番,未必不能……”

    就在此时,早早退到远处的陈琳忽然小跑着过来,还带来了一个让人无法泰然处之的消息。

    “官家,太后娘娘往这边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首先说诗,文中的诗属于叙述声音,并非主人公孙山所作。这些配诗的功能是和孙山进行同步的情感表达,是好是差,都是作者我的锅,不代表书中人物的文学水平。

    然后说赵祯,宋仁宗的形象在许多文学影视作品中都出现过,是非功过也经常被人拿出来评说。本章十四岁的赵祯初登场,他给人的印象肯定和许多读者心目中的有所不同。我想解释两点:第一点,这里展示的是赵祯最脆弱最敏感的一面,而整个人物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会在之后的章节里逐渐立体起来;第二点,我写历史人物尽量做到不吹不黑,根据史料和我自己的推测搭出架子,再配合情节需要进行微调,我不会对任何人物进行颠覆式的改造,也无意引发任何争吵,但欢迎礼貌讨论。

    照例求收藏!!

    ☆、二圣

    “大娘娘来了!”

    赵祯几乎是从陈庭柳腿上蹦了起来。

    孙山连忙把头重新低好,免得被人看到嘴角的笑意。

    眼睛欣赏着皇宫后苑的地砖,耳中却已经能听到一支队伍缓缓接近的脚步声。

    那些脚步并不齐整,却能听出落足之人有多么的小心翼翼。声音由远及近,孙山的心跳也越来越快,甚至强过方才见到官家的时候。

    毕竟,和十四岁的天子相比,这位刘太后才是大宋天下真正的掌控者。

    听到刘娥走下凤辇的声音,孙山不自觉地将整个身子绷紧,头却压得更低了。

    而他再次抬起头,竟是在慌乱中随着众人行过礼数后,被刘娥直接点了姓名的缘故。

    “你便是孙山?抬起头来。”

    孙山万没想到,太后驾临竟会先向自己问话。他脑子一热,也不知该怎么应答,就那么愣愣地挺值了身体和脖子。

    这么一起,他的目光正好和刘娥撞上。

    垂帘听政的大宋太后,神州天下之主母,看上去就是个四十多岁的妇人。

    岁月沧桑如同一块薄纱,遮住了曾经属于她的美貌,却无法将其彻底掩盖。而那双俯瞰天下苍生的眼睛更是神采斐然,虽不锐利,却庄重无比。

    孙山几乎是硬扛着威压感才能保持住挺拔。

    刘娥则是面带微笑轻轻点头。

    “倒是一表人才。你省试的考卷哀家调来看了,经义很扎实,诗赋却差了些。若非如此,你甚至可以排名前列。然朝廷取士正以诗赋为重,刘子仪以最后一位取中你,倒也算是公平。”

    刘筠刘子仪,知此次省试贡举,他以文名称世,与已故的大儒杨亿并称“杨刘”。

    然而这等名儒却是师父最不屑之人,孙山受师传影响,对刘筠也谈不上有多敬重。所以这公平二字,孙山心里其实是不认的。

    不过太后刘娥竟然看过自己的考卷,而且还主动交谈。再看赵小官家,把士子晾在一边,只顾着和爱姬卿卿我我……高下立判啊。

    自己是不是选错边了?

    孙山甚至产生了那么一瞬间的动摇。

    而刘娥不紧不慢地继续说道:

    “既然是个有才学的,便在诗赋一道多下些功夫,一榜进士当是唾手可得。之后用心为官,自可平步青云。”

    虽是场面上的空话,孙山也连忙低头受教。无论心里怎么想,恭顺的样子还是要做出来的。

    他知道,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