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了。”赵婶说着极为感慨,“你知道那当娘的是怎么拿捏那姑娘的吗?”
“怎么拿捏?”
“这镇上每半个月就有一个大集,附近村里把自己家做的柳筐柳枝篮子、树上结的果子、做的布鞋、织的土布、酿的酒醋之类的都拿到镇上买卖。那姑娘就把自己织的花布给拿到镇上卖了,正好被同样来镇上赶集的男方娘亲看见了,就拉着姑娘一起买东西。那老娘们不知道咋想的买点心买醋买糖,自己不给钱让那姑娘给。姑娘不乐意掏钱,就说姑娘不孝顺。哎哟哟,没见过这样的老娘们,还没过门呢,就拿婆婆款儿,就因为这个亲事没成。后来这事儿传出去了,家境差不多的都不乐意把闺女嫁他家里去,后来他儿子娶了一个哪哪儿都看不出好来的媳妇儿,凑合着过呗。”
石蓁蓁头一次听说这样的事情,感觉开了眼界了。“不是说男方家境殷实吗?怎么让姑娘掏钱买东西?”
“嗨!一来是抠门占便宜,再来就是拿捏姑娘呗,进门儿之前先把姑娘训老实了,让姑娘干什么干什么,一家子的家务活儿就落姑娘身上了。依我看啊,那老娘们就是脑子不清楚,不会过日子,应该多跟我学学。”
石蓁蓁看赵婶一脸得意高兴的模样,便笑着问道:“怎么说?”
“我这个人吧,手脚勤快是勤快,就是嘴碎,看不过眼的地方非得唠叨唠叨。”赵婶说着叹了口气,“但是吧,任谁被人唠叨多了心里都不痛快。我也想不唠叨别人,可看别人干活笨手笨脚的时候我就特别看不过眼,怎么管也管不住我这张嘴。”
对此石蓁蓁深有体会,刚来莫宅的时候,赵婶没少唠叨她,她听了心里确实很不痛快。听赵婶这么说石蓁蓁莫名就释怀了,原来赵婶也知道她心里会不痛快啊。“还有呢?”
赵婶把鞋底子一收,握在手里道:“我那儿媳妇吧,我提前找好多人打听过。是个实在人心眼儿也好,就是脾气大不服管。可她是个新媳妇儿,有的事儿没经验做就的不好。我就忍不住说她,可她不乐意听,反而嫌我管的宽,结果我跟她处的就不好,我儿子夹中间也不好受。其实我心里清楚,就算我再唠叨她,她也得忍着孝顺我。可过日子不是这么个过法儿,过日子就得一家子和和美美,热气腾腾的才有味儿,整天闹不痛快,这日子就过冷了。”
“干脆啊我出来找活儿干了,小两口的日子让他们自个儿过去。我眼不见心不烦,同时也把钱给赚了。等她怀了孩子,家里事儿忙不过来的时候我再回去,她肯定得念我的好。”赵婶说着得意地看了石蓁蓁一眼,“看,这才是过日子的法子,针尖对麦芒的时候,总得有人退一步。别看我是退了一步,可我得了个省心还有钱赚,一举两得。”
和赵婶聊了聊天,石蓁蓁还是没什么灵感,索性站在院子里看蚂蚁搬家。那么小小的一只蚂蚁都能搬着比身体大两三倍的食物走过那么长的一段路,相比她写话卡套路来说,根本没什么困难的。
就在石蓁蓁看着院子里的蚂蚁发呆的时候,隔壁的李小姐来了。她端着一个高粱杆儿扎的馒头筐,瞥了石蓁蓁一眼朗声喊道:“赵婶?赵婶?”
这轻飘飘的一眼让石蓁蓁无比确定她对自己有敌意,可怎么也想不明白她这敌意从何而来。赵婶听到李霜华的声音,从厨房出来笑道:“霜华姑娘来了?”
“嗯,我家的木槿开花了,奶奶做了些软炸木槿片,让我送过来你们尝尝。不光是木槿片,还有一些新鲜的木槿花。”
“哎哟,替我谢谢你奶奶。”
“谢什么,就几个软炸木槿。”李霜华说着在院子里四处看了看,问道:“我莫大哥不在家吗?”
“在家,中午出去应酬,喝醉了回来,在屋里睡觉呢。”赵婶拿了一个木槿片吃了,香里带着一点甜,味道特别好,她吃着转头对石蓁蓁道:“蓁蓁,你去厨房拿个馒头筐来,放这软炸木槿。”
石蓁蓁应了一声去了厨房。李霜华连忙道:“不用,这馒头筐在你们这儿放着吧,我晚点儿再来拿,你们这丫环哪找的,这么没眼力见儿?”
赵婶笑笑,“老爷带回来的,让她在书房伺候。可能没什么眼力见儿,其实人不错。”
李霜华闻言没说什么,不过看上去挺嫌弃石蓁蓁。“我回去了,馒头筐我晚点儿再来拿。”
这时候石蓁蓁已经拿着一个新的馒头筐从厨房出来了,可是李霜华就当没看见转身就走了。赵婶也不明白为什么李霜华不喜欢石蓁蓁,见石蓁蓁自己也不把这当回事儿,索性什么都不说,只招呼石蓁蓁吃木槿片。
石蓁蓁拿了一个吃,觉得太油了,就不再拿了。看到那新鲜的木槿花,便问道:“赵婶,晚饭吃这木槿花?”
“嗯,炒个木槿花,煮个木槿白米粥,再加上这个软炸木槿。”
“好。”石蓁蓁拍手道,“光想一想,今晚的晚饭就色香味俱全了。”
这话本的情节就卡在这儿了,石蓁蓁干脆也不再想,洗净手回房间拿了绣绷子继续绣手帕。在她绣了一条半手帕后,莫绝睡醒从房间出来了。看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