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凰图 > 分卷阅读19
    体谅。”

    他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他不是来负疚请罪的,而是以天子之尊来宣示他的志在必得。

    如今他才是皇帝,是天子,是九五至尊。

    罢罢罢。

    这皇位,是一个做父亲的,心甘情愿,拱手相让。

    一道宫墙,多年分离,生身父子不得相认。

    这些年他伶仃一身在宫里寄人篱下,从未得到过半分亲恩。

    到如今父子再为一个南朝妇人反目,得不偿失。

    诚王颓然作罢,良久,只问一句“你仍是唤我皇叔?”

    只盼从他口中听到一声父亲,只在隐秘无人处,哪怕只一声。

    他却到底没有改口。

    至今也没有。

    山寺禅堂,清晨翠露犹自凝在叶尖,欲坠未坠。

    一枚黑子,捏在大侍丞单融指间,恰举棋不定之际,外间脚步声急,蓝衣人影映入窗格。似乎一直心不在焉留意着外面的单融,放了棋子在案上,朝对坐之人微一欠身,起身离座,阔步走到门外,听来人低声禀报。

    来人只匆匆几句。

    单融颔首,挥退来人,独自静立了片刻,一语不发步回禅堂。

    他并不落座,望了对面那人,那人拈弄一枚白子在手,安然低首,竹簪束发,鬓间两缕霜白,一袭青衫洗旧。单融沉吟欲言之际,那人倒先含笑开了口,“且下完这局如何?”

    单融目光闪动,笑道,“你我这局留待来日,外面那盘棋,更要紧些。”

    “到了外间,沈某就不是弈手,只是棋子,凭人驱策罢了。”青衫霜鬓的沈觉垂目一笑,将白子闲闲落下。单融的目光随那枚白子落定,一笑,拱手道,“好棋,在下已输了。”

    沈觉不置可否地扬了扬眉。

    单融神色敛正,“这几日在下有幸与沈相相聚,品茗对弈,实乃平生快事。盼望日后,多有这般逍遥畅快之时。今日车马齐备,在下奉旨,要护送沈相前往另一个去处。”

    “不回尘心堂了?”沈觉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委屈沈相在尘心堂暂居了这些时日。”单融回道,声色一如既往的平和。

    “我倒已住惯,是个清净地方。”沈觉自若地拂袖起身。

    “沈相不问此行去往哪里?”单融微笑,审视着沈觉的举止。

    “问与不问,有何差别。”沈觉长身而立,意态如疏竹,清俊的脸朝了南面,“这雪一下,越发冷了,但愿此行是往南去,早日春风化雪。”

    单融与沈觉相视一笑,各自心照不宣。

    迈出门外,山寺清风拂面。

    走在前面一步之外的沈觉,青衫被风撩起,鬓间那两缕霜白被风一吹,散了几丝,徐徐拂动,落在单融敏锐的眼里,几丝白发格外醒目。

    望着这人从容垂袖而行的背影,在宫中久历炎凉的单融,也不由心下唏嘘。

    那个初入北齐时憔悴狼狈却仍清傲的少相,正是英华茂年,如今风采仿佛依旧,却已无声无息的,白了两鬓——孤零零被囚在方寸之地,做了两年的囚徒,与外间音讯断绝,想来何等孤困煎熬。

    但愿,日夜煎熬着这个人的,不单是身陷囹圄的苦楚,亦有愧疚之心。

    当日若不是他走出一步错棋,何至于累得皇上与皇后一对珠联璧合的佳偶,反目绝情至此。

    单融心知,皇上对沈觉,有恼恨欲杀之心,有惜才宽恕之意,更是念着与皇后的旧情,才容他活到今日。

    却不知这个执拗成痴的沈觉,是否已醒悟,皇后今时今日的处境,两年来所受的凄楚,却是被他的护主忠心所误。

    皇上这两年又何尝有过一日安然。

    殷川,始终是皇上心头,放不下的耿耿,斩不断的念念。

    当日皇后遇刺垂危的消息传来,皇上竟然等不得回宫,就飞骑赶去了殷川。

    单融也曾想劝谏,瞧着皇上那般神色,硬忍了回去,不敢劝,半个字都不敢。

    若是因他劝阻,令皇上误了一刻半刻,万一皇后不测……单融不敢做此想

    仓促之下,皇上交代单融去办的几件事,第一便是将沈觉从尘心堂接走。

    似乎皇上一听说皇后在殷川遇刺,便料到有人要将皇后的根系彻底拔除。

    急欲除去皇后的人,第一个乃是南朝裴太后。

    若刺客是南边来的,倒是不幸之幸。

    将沈觉囚在尘心堂重地,并非怕他逃走,而是为了断绝他与外间传递消息。

    皇后还在北齐,沈觉就不会逃。

    南朝权臣世家历来有蓄养私卫之风,沈家的门人死士中多有异人,本领高强,极为忠心。这两年间,尘心堂也还安分,沈家的门人想来是无计可施,投鼠忌器。

    南朝的人要防,自己人更要防。

    皇上这样日防夜范,对那个人的警戒,是越来越深了。

    尘心堂被袭之日,沈觉早已身在山中禅寺。

    御驾驻跸所在,无人敢冒犯。

    单融只叹皇上心思之缜,预事之快,更叹再无侥幸幻想,皇上与老王爷之间,艰难维系至此,终究崩塌于一夕。

    何苦,何苦。

    老王爷已到这样的年岁,尊荣无限,位极人臣,以当日举兵拥立之功,得皇上百般敬重,却越来越在朝政,乃至内务,尤其皇后废立的事上,诸多干预,一再压制着皇上,俨然已有自恃太上皇的意味。

    连首辅于相,因碍了诚王**在朝中的势力,也被老王爷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