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本宫今日未翻牌 > 分卷阅读9
    绸挽发,仙风道骨,温润如玉。

    可他静静站在那里,便无人敢质疑。

    大琞国自建朝以来,历代帝王皆有国师辅佐,观星象,问吉凶,占国运。

    远的不说,只昨日突如其来的暴雪,国师于半月之前便已告知应对之策,是以京城并未出现恐慌。

    只是天机不可泄露,若非关乎国运,国师并不轻易开口。

    “昨夜月晦星稀,紫薇暗淡,其侧却有新星伴生,只新星尚小,光耀不显,微臣恐观测有误,是以未能及时奏明,请太后、公主恕罪。”国师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满朝哗然。

    “新星尚小?此为何意?”有朝臣上前一步,高声问道。

    “嗬。”被他们聒噪已久的大长公主,终于安耐不住,冷笑一声,站到萧瑶身侧,“本宫看你们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去了,新星尚小,不就是让你们这些酸儒去后宫找新的帝星?”

    说完,悄悄扯了扯萧瑶的衣袖,冲她使眼色:“你这小丫头,怎么请动国师陪你诓人的?”

    萧珵十六岁大婚,年方二十二便溘然长逝,后宫佳丽三千,却未有一人有孕,便是每日饮一碗国师特意配制的汤药,也未有改善,此乃众所周知之事。

    是以,此刻不止大长公主怀疑,殿中百官也没一个敢信,可国师言之凿凿,众人不敢当面非议,只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珠帘后,薛太后站起身来,冲身侧传旨太监吩咐道:“传本宫懿旨,令太医为众小主诊脉。”

    第5章 神明佑

    散朝后,百官却仍守在宫门外,无一人离开。

    日光洒在金瓦朱墙,整个深宫禁苑沐浴在暖阳里,百官们将攒动的影子踩在脚下,竖起耳朵听着宫门里的动静。

    半个时辰后,宫墙内传出喜讯,先帝宠妃陈婕妤身怀六甲,尚不足三月。

    太医院院使亲自诊脉,陈婕妤怀的是位皇子的可能性,足有九成,新帝人选终于尘埃落定。

    慈宁宫里,积雪已被清理干净,堆在宫苑一角,无声消融。

    薛太后遣退侍婢,孤身于内室端坐良久,终于长叹一声,将萧珵临终遗诏小心藏入凤榻后一方锦匣。

    随即起身,抓起书案上的太后凤印,重重盖在册立新帝和摄政女君的诏书上。

    对于让元福公主做摄政女君一事,百官反应并没有殿上那般强烈。

    毕竟以萧珵生前对萧瑶的厚待,萧瑶只会好生护着新帝,若换睿王来当摄政王,小皇子能不能顺利出生都不一定。

    二来,暴雪一事,诸多偏远州县并未通知到,雪灾的折子八百里加急送入内阁,百官为赈灾一事忙得焦头烂额。

    偏偏东琉国和北剌国也有异动,尤其是北剌国,已屯兵北疆,随时可能兵戎相见。

    攘外必先安内,百官们的圣贤书并没有真读到狗肚子里去。

    薛太后将陈婕妤接入慈宁宫,饮食起居皆有心腹嬷嬷照看着,太医院院使亲自诊平安脉,早晚各一次,一次不敢怠慢。

    身为摄政女君,萧瑶朝入皇城,夜宿公主府,忙得晕头转向。薛太后心疼,便叫方嬷嬷去传口谕,免了她去慈宁宫请安的礼数。

    赈灾一事,萧瑶办得极好,派了季昂与工部侍郎同往。

    她心思虽不在朝政上,跟在皇兄身侧时,却也耳濡目染,将朝臣们的长处默默记在心里。

    户部侍郎季昂不堕其父盛名,亦是状元之才,皇兄甚至曾赞他,假以时日,堪为计相。

    有季昂坐镇,朝廷拨下的每一分赈灾银子,都用在刀刃上,灾情迅速得到缓解。

    百姓交口称赞,大琞国女子于闺阁中谈及摄政女君,个个与有荣焉。

    御殿中,灯火盈室,半夏立在御案旁磨墨,朱砂御墨化入水中,舔过御笔狼毫。

    时不时跟萧瑶说两句宫墙外头的事,宽敞的御殿倒也不算冷清。

    萧瑶默默听着,手持御笔,将手中最后一道折子批完,丢至御案上,长长舒了口气。

    抬手将指腹搭在肩颈处,小心按了按,微微敛起的眸子透着倦意。

    候在身侧的白芷赶忙将手中茶盏放下,细细替她捏肩,力道不轻不重,恰到好处。

    酸痛感稍稍缓解,萧瑶睁开眼,扫过御殿中熟悉的景致,心中怅然。

    勤政爱民四字,说来容易,却有千钧重,两世都将皇兄本不康健的身子累垮。

    今世,皇兄甚至提前辞世。

    提前?

    莹莹杏眸骤然眯起,脑中一个念头闪过。

    不,皇兄提前辞世并非此生唯一的变数,还有一个,便是新科状元郎,季昀。

    先前忙于皇兄丧仪,萧瑶无暇思量,此番想来,越想越觉心惊。

    会不会是季昀夺了皇兄的福寿?

    明知匪夷所思,萧瑶仍控制不住纷涌的思绪,眸色渐沉。

    御案边,鎏金烛台上哔剥爆了一声烛花。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