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连理 > 分卷阅读13
    老房子里,厨房基本闲置,卧室也是书房,客厅的一半摆满了鞋。

    对了,能够调动他情绪的,要再加上一项:鞋。

    按说做记者的,通讯录里人不少,微信群也是乌乌泱泱,可尹小航几乎没什么社交,除了采访写稿必要的会面,他极少社交。

    这个年代,记者光环暗然失色,相应的,也少了把这个职业当事业的人。所以说,尹小航的专注成就了他。

    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职业被机器取代,新闻生产也成了流水线作业。政府机关会把各家媒体跑本条线的记者召集到一个群里,有活动、事件、新闻点统一通知,想去现场采访的记者群里报名,不想去现场的,去邮箱里取新闻通稿,按照各自的思路攒好,发出来。尹小航每天面对的,大致就是这样的工作。刀口舔血的刺激,总是可遇而不可求。

    比如科技部在媒体群里发了通知,有个专业门类很刁钻的发布会,规模不大,专业性很强,请媒体报名参加。尹小航的日程撞了,就没报名。

    发布会前一晚,群里又发通知,某位院士行程有变,发布会改期,凑巧第二天下午尹小航有空,他决定去看看。

    会场布置得很传统,前排摆了席卡,那位私人行程影响到发布会召开时间的院士名字赫然在列,媒体席在专家席后两排,有几个其他媒体的记者已经到了,尹小航跟人打招呼,对方顺手递过一张会议流程单。

    会议开始前,尹小航到会场外转了一圈,这类发布会,对记者而言毫无新鲜感,各路发言要么专业性太强,要么没有燃爆点,大多数记者,要么发个温吞的消息,要么自己稍加变通,找一个通俗的能引起读者兴趣的点。

    从会议流程单上,尹小航看不出新意。

    他边琢磨边走,到了走廊尽头刚想折回,却听到有人在讲话,情绪略激动。

    “本来是上午,我想着上午做报告,下午做检查,都不耽误。没想到罗院士改签了。”

    ……

    “约好了下午,只能取消了,下个月再做吧。我们这,领导点名让我做报告,上午跟他请假了,没批。”

    ……

    “没说。他是男的,你让我怎么说那么具体?再说,即便我说了,他也未必能听得懂吧。”

    ……

    “你一定要这样说我吗?”听得出来,她在控制急躁,极力温言软语,“我没有不积极,你听我说,我,没,有,不积极。之前哪一次检查,我不是积极配合的?是,造影我一直抗拒,那是因为……我不是逃避……可都说很疼,马明,检查不是你做,疼也不是你疼,你能不能稍微体谅一下我?今天我确实不能撂挑子……”

    ……

    中间停顿的时候久了一些,虽然听不到对方的回应,尹小航也能感觉到,这通电话不甚愉快。从这边的语气联想,那边应该更加疾言厉色。

    尹小航刚想离开,又听到女人说:“是吗?原来你是这样想的。”语气似乎平静了,可听起来却透着绝望。“我懂你的意思了。但我有一个疑问:世人那么多没孩子的夫妻,难道就没有过一辈子的?我们就不能做那样的夫妻吗?”

    之后再无声息。

    过一会,楼梯间的门被打开,门的回弹力很大,那个年轻女人用尽浑身力气,才打开1/3,她从门缝挤进来,人几乎是脱力状态,眼睛也是红的。

    她的目光被头发遮住,明知道门内有人,却不予理会,或者仅仅是驼鸟心态,听没听到、听到多少权且当作与自己无关。

    女子穿了白衬衫和西裤,衬衫毫无设计感,收腰潦草,腰身空空荡荡,下摆又过长。西裤就是普通的直筒裤,这一身,只怕火锅店的大堂经理都不想穿。

    好在此女并无蛮憨之气,六神无主拂袖而去,也显得楚楚可怜。尹小航暗自后悔偷听人家打电话。

    意料之中,直至发布会结束,尹小航再没见到那女子。

    会议流程落入窠臼,嘉宾发言乏善可陈。如果就此发稿,必定过目即忘,尹小航决定采两个人。

    他把会议流程单扫两遍,用铅笔勾出两个人名,去找发布会的媒体联络人。

    联络人积极响应,带他找到其中一个,聊了几句,还互换了联系方式。再找第二个人,却遍寻不到。

    联络人走到几个人面前,先跟领导模样的打了招呼,然后问:“你们万工呢?”

    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