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青涩少年的手中。
如今想来,先帝或许真的是有心成就沈奕白和华梓倾的一段姻缘,只不过,少时的沈奕白太无能,而少时的华梓倾却很出色,先帝不愿用皇命捆绑出一对怨偶。
皇帝沉闷了半天:“父皇一向看人最准,只这事上,怕是看走了眼。华梓倾哪有半分母仪天下的样子?她若能将母后这雍容华贵的气度学上一成,朕也便不说什么了。”
“属你嘴甜!”太后淡笑一下,又面带郁色感慨起来,“哀家可并没有做过皇后,先帝在时,不过是个淑妃。”
“梓倾丫头与那些闺阁女子不同,她自幼丧母,父亲懦弱无能,她十一岁便跟随祖父南征北战,出入军营。军营里长大的姑娘,言行不拘小节,自然与众不同些。她虽然武功身手不输男儿,却到底女子心性,哀家听闻,她少时常着一件素白披风,倒用绯色布料做内里,策马飞奔之时,披风扬起,远看宛如云霞。军中许多人,便笑称她为云霞将军。”
“只可惜,我大燕国的文臣武将素来不用女子,否则,她可能早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将军,也未可知。”
皇帝一直默默地听着,想来太后有意撮合也是下了功夫的,恐怕,华梓倾的人生过往都早让她查了个干净。
太后见他迟迟不语,又想了想,语气变得略微强硬。
“此事虽说讲的是缘分,奈何时局不稳,大婚关系到皇帝亲政,需早做决断。自古以来,能有几对帝后是真的伉俪情深?不过人前恩爱,能举案齐眉,也就足够了。为了大局,皇帝可以先把她娶了,感情慢慢培养,礼数也可以慢慢地教。宫中最不缺教习嬷嬷,手段强硬、教习严格的,哀家的广慈宫里多的是,皇帝可以随传随到。”
太后思虑深远,把一切想得通透,皇帝又一次领教了。
自登基以来,他行事果敢,从不拖泥带水,之所以在立后的事上一直迟疑不决,反不及太后果断,是因为太后挑的只是一颗平衡大局的棋子,而他却要狠下心,赌上自己的婚姻大事。
午膳后,皇帝补眠养病,躺在床上,他却翻来覆去睡不着。
昨夜病得难受,这会儿精神好些,人闲下来,竟不由自主地胡思乱想。
在沁芳池边,她忽然睁眼,是不是一下就把他看光了?趴在她身上的时候,俩人之间几乎没隔多少布料,她的感觉是不是也特别清晰?还有她背人的时候,那会儿皇帝的脸离她的耳朵很近,他当时就曾想,为什么她的耳朵那么红……
皇帝不知辗转了多久才迷糊过去,起身时,他问李成禧:“今日怎不见华尚仪?”
其实,华梓倾做了尚仪后,经常是成天地不在皇帝跟前露脸,皇帝从不过问,只当没她这个人。
皇帝能少生气,华梓倾能照样领月例,世界和谐,何乐而不为?
可是现在皇帝居然过问了,李成禧略感意外。“想是昨夜歇得晚,耽搁了时辰,皇上有事,奴才这便差人去传。”
“不必了,”皇帝急忙摆手,又理直气壮地说了句,“朕能找她有什么事。”
刚说完,廊下似有女子的声音传来,隐隐约约的,听不清。
他没来由地脸上一热,却负手转身,绷着脸刻意问道:“谁在外头?”
有人上前回话:“秦小姐听说皇上病了,特来探望。”
皇帝“哦”了一声,绷直的脊背松缓下来,眼神一片空洞。
秦暮烟都知道来探病,做为一个忠心事主的尚仪,都这个时辰了,她难道不应该来问候一声么?难不成,经历了昨天的事,她那么个大咧咧的性子,也知道害羞了,所以,不肯来见他?
李成禧试探着轻唤:“皇上?”
他如梦初醒,考虑到秦暮烟眼下还不是他的嫔妃,在这里见她不合适,于是说道:“领秦小姐西花厅奉茶,朕这便过来。”
秦暮烟今日穿了件淡紫色罗裙,没有繁杂的饰品,只在鬓边斜插一支步摇,流苏微晃,摇曳出流风回雪的清丽脱俗,令人赏心悦目。
她立在那里,像蒙了层祥瑞的云雾,细看才发现,是罗裙外罩了层蚕丝织就的轻纱。
皇帝进来,她福身行礼,问候皇帝的病况,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秦暮烟到底是秦太傅的千金,秦太妃的外甥女,她来探病,各类名贵补品带的不少。除此之外,她还送了个亲手绣的香囊。
皇帝迟疑着没有去接,正思索当如何委婉推辞,方不至于让她难堪。
秦暮烟仿佛猜到了他的心思,浅笑嫣然:“皇上不如先看看,若不喜欢,还我便是。”
他接过来细看,倒是有些意外。他以为香囊上绣制的图案会是龙、富贵牡丹、合欢花或者鸳鸯之类,却没想到,她绣了个如意宝瓶,瓶里是一株开穗状花的植物。
她绣工极好,针脚绵密,绣出来的花仿佛能临风送香,那叶子也栩栩如生,苍翠欲滴。
“这是……万年青?”
“是,皇上慧眼如炬。”秦暮烟不卑不亢,淡然说道,“我不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