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他此刻一丁点都不敢藏拙,只要谭秀才问,他就把自己知道的一股脑儿说了出来。
谭秀才的脸色缓了缓,话锋一转,问道:“可会写了?”
“…写得不好。”
谭秀才把他带去了书房,张氏和秦崇恩就在厅堂等着。
当着谭秀才的面,秦遇默写了三字经。
谭秀才眉毛微蹙:“写多久了?”
“回先生的话,月余。”
谭秀才那点不满又散了,月余能写成这个样子还算不错了。
他捋着胡子,打量的视线落在秦遇身上,秦遇浑身都绷紧了,脑子空白一片,不知过了多久,头顶传来一声叹息:“你留下吧。”
秦遇懵了懵,随后喜不自禁:“多谢先生。”
在张氏和秦崇恩的见证下,秦遇正式拜师谭秀才。随后张氏对谭秀才奉上束脩和六礼。
六礼即芹菜、莲子、红枣、红豆、桂圆、干肉。
秦遇拜师礼成,张氏和秦崇恩就离去了,秦遇则跟着仆人去了学堂。
谭秀才名声很好,许多人都愿意把孩子送到他这里来。也不一定就是想要孩子考取功名,大多是识字懂理,长大了也好找份工作。
私塾设在前院,原本有四个班,甲乙丙丁。
丁班原来是给开蒙孩童的,但是现在已经关闭了,秦遇直接去了丙班。
丙班有八个人,大都在十岁左右,他们所用的桌椅跟现代相似,刚好坐成两排。秦遇这个小豆丁,此刻怎么看都有些突兀。
“遇弟,这里这里。”秦怀铭激动道。
有秦怀铭这么一打岔,房间内凝滞的气氛散了开去。秦遇感激的看他一眼。
这个时候,仆人又搬来一套桌椅,排在最后面,秦遇坐了过去,从书箱里拿出书本和笔墨。不一会儿就融入了其他人中。
5.进入私塾
秦遇读……
秦遇读书的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他每天辰时到学堂,鉴于中间有一段路程,秦遇需要提前出发,夏季天亮的早还好,秋冬天色就太暗了些。
张氏不放心他,原本要送他,秦遇自然不应。他们这是在镇上,脚下是青石路,干净又好走,路程也不远。相比乡下人家读书的儿郎已经好很多了。
但是张氏还是有些犹疑,最后还是秦崇恩拍板,让秦怀铭每天来找秦遇,两个小少年结伴读书。
一来安全,虽然秦崇恩并不觉镇上有什么危险,但这样能宽张氏的心。
二来,两个小少年天天一起上学,途中肯定要交流,感情都是相处出来的,时间久了,两个兄弟肯定要好。
张氏后来想想,也觉得儿子一个人太孤单,有一个族兄弟照应着是好许多。
每次秦怀铭来,张氏都会给他准备一碗热腾腾的甜豆浆。秦怀铭喝得很开心,上学路上就跟秦遇说着学习上的事。
他在丙班学了几年了,马上就要升乙班,秦怀铭既激动又忐忑。
秦遇静静听着,偶尔附和一声。他知道秦怀铭心里其实有主意,秦怀铭只是想宣泄一些情绪。
果然,秦怀铭说着说着又担心起来:“如果这次升班我没过,不仅夫子饶不了我,等回家后我爹娘也肯定饶不了我。”他耷拉着眉,一脸丧气。
秦遇刚要开口安慰他,秦怀铭立刻又满血复活,单手握拳,一副努力奋斗的样子:“不过不管怎么样,我肯定都会努力的。”
秦遇抿唇笑,他觉得秦怀铭真像一株小白杨,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他拍拍秦怀铭的肩膀,“只要铭哥放松心态,肯定没问题。”
他有时候不明白秦怀铭这么一个乐观开朗的人,为什么特别容易紧张。或者,这就是多样性?!
他们到了私塾后,会先自习一个时辰,巳时先生才会来。
谭秀才教书不像后世老师那样事无巨细地管着,遇到学生犯错,他会呵斥,惩罚。如果屡教不改,他会直接劝退。
这个时候大部分的夫子权威还是很大的,学生和学生家里人见到夫子都特别客气。
当然了,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