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张志飞含笑而立,说道:“李总吉言好兆头,然江董谦谦君子,不肯接受公司条款,请李总带领大家说服江董,公司也好立即开展工作。”
台上,江伟也含笑而立,说道:“李总吉言好兆头,然无功不受禄,我寸功未建,何以能够受让股份?请李总带领大家说服张董事长,取消赠予,公司也好立即开展工作。”
李总大笑道:“张董与江董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我们星云动力何愁不能兴旺发达?我既受二位老总重托,我必偕同大家研究出一个两位老总都能接受的方案来。”
说罢,他立即协同台上其他股东和全体中层干部一起寻求解决方案,他是能事之人,他不能不看出这件事的核心本质,这事其实只关乎张志飞和江伟,是张志飞将个人股份赠予江伟,与其他人和公司无干,他不过是调和折中、折中兼顾罢了,最终的改进方案很快被修正出来,就是总工程师接受董事长的股份馈赠,但是在公司第一款火箭研制成功定型之前,这些股份不得转让与套现,对于这个方案,张志飞勉强接受,江伟基本上不能接受,然而众目睽睽之下,满堂气氛热烈高涨,再行僵持下去实不合适,也就只能这样了。
聘任技术总工程师签约仪式完成,大会议程立即往下进行,张志飞董事长首先讲话:“。。。。我们星云动力拥有最先进、最完备的硬设施,具备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和试验能力,同时我们又拥有最聪明、最智慧的软实力,那就是我们的科研人员,他们都拥有硕士、博士学位,他们很多人都在飞天集团工作过,具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经历最为传奇、在飞天界享有盛名的技术领路人,那就是我们的江总工程师,江总工程师是一个天才般的人物,他天赋非凡、无人能及,十四岁那年,他连过中考、高考两道大关,根本无需高中求学,就直接考入大学,十七岁那年,他成功设计了飞天集团新一代探空火箭,二十二岁那年,他获取北华大学博士学位,二十三岁,他解决了飞天集团最重型火箭发动机技术难题,那个难题整整困扰了飞天集团两年,咱们江总轻轻一出手,难题弹指间灰飞烟灭。。。。
有江总工的领路前行,有广大科研人员的努力奋进,有公司全体员工的团结一致,我们星云动力必将开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有了核心技术,我们必能取得民营飞天领域内的领头羊地位,引领民营飞天的发展方向。。。。”
张董事长讲完,江总工程师紧随其后发言:“。。。。科学技术容不得半点含糊其辞、弄虚作假,我们在今后的技术工作中,务必严慎细实、谨小慎微,把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做透,如果我们做得不细不实、不深不透,甚至不求甚解、麻痹大意,那我们造出的产品一定会狠狠的惩罚我们,使得我们的心血毁于一旦,以致颗粒无收,这是我们绝不能允许的,然而只要我们充分尊重科学,对技术理解吃透,做好每一个设计、每一个试验,不疏漏任何一个细节、任何一个数据,科学技术又会毫不吝啬的百倍回馈我们,纵然运载火箭暴烈如火,在我们手中,它也会驯服如绵羊。。。。”
李总第三个发言:“。。。。我们张董事长,在金融市场具有强大的融资能力,是金融专家,我们江总工程师,拥有最传奇的求学经历和工作经历,是赫赫有名的飞天专家,金融资本与飞天技术的结合,也就是咱们张董事长和江总工程师的结合,造就了我们这个四肢壮、头脑灵的飞天公司。。。。”
会场里轰然大笑,李总知道大家在笑什么,也不难堪,笑意辩解道:“所谓人的结合,自然更多的是指男女结婚,不过咱们的理解不能太狭隘,我想说的是,张董和江总情义深厚,虽亲兄弟亦不能及,咱们公司有这样两位懂资本、懂技术、异体同心的老总领路前行,大家只管跟着往前走就行,不出几年,大家定然二环都买房。。。。”
公司第一次全体大会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随即,关乎公司生死存亡的技术会议召开,会议由公司技术总工程师讲述公司的技术发展方略和方向,为公司的技术工作指明发展的方略和方向,是总工程师的重要职责之一,这也考验着总工程师的战略眼光,准备已久的江伟朗朗说道:“国内民营飞天企业我们是第一批,技术路线如何发展,向哪个方向发展,我们无可借鉴,但是大洋彼岸比我们早八年放开了民营飞天,这八年里,他们成就繁多、硕果累累,涌现了像SPACE X和蓝色起源这样优秀的民营飞天企业,我们不妨看看这些企业的发展历程,尽管这些企业现在成就巨大,相继突破了重型火箭、超重型火箭和火箭反复复用的技术瓶颈,取得了巨大的技术成果,但是他们创业之初,也是磕磕绊绊,他们第一次发射都是在他们成立三年之后,并且他们第一次发射甚至第二次发射都是失败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飞天技术还是很有难度的,技术风险非常大,稍有不慎或者技术研发能力稍弱,公司就有倒闭的风险,这就是民营飞天公司初创时面临的局面,那就是生存的压力,只有先求得生存,然后再能去考虑发展,那什么是先求得生存?自然是尽快研发一款技术难度小、研发周期短的火箭进行轨道发射,为公司求得经济效益。”
对于这个观点,张志飞非常赞同,他说道:“首先求得生存,然后再求发展,我赞同,请江总明示,根据我们的能力,我们应该首先研发哪一种火箭?哪一种火箭对于我们来说最容易成功,研发周期也最短?”
江伟说道:“对于我们星云动力来说,固体火箭技术难度小,研发周期短,我预计,凭咱们现有的力量,三年可以首飞,考虑到其他民营公司可能想竞争首飞之名以占有市场和扩大知名度,我们还可以赶一赶,争取两年半就发射。”
副总工李总问道:“除了固体火箭,还有其他技术难度小、研发周期短的方案没有?”
江伟说道:“有的,比如液氧甲烷火箭,这种液体火箭的技术难度也不大。”
李总问道:“那为什么我们不先研发这种火箭?”
江伟说道:“这种火箭,技术难度虽然小,但是比固体火箭还是要大,如果说固体火箭需要两年半时间才能完成研发,那么这种火箭没有四年时间是完不成的,并且这种火箭的技术风险要比固体火箭大,除非公司资本雄厚,经得起连续失败,否则不要以这个起步。”
张志飞点头赞同,又问道:“所谓智者千虑,走一步看两步,那么固体火箭之后呢?”
江伟说道:“问得非常好,固体火箭之后,我们应该发展液氧煤油火箭,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难度很大,研发周期长,但是中小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难度却小,研发周期短,并且,到研发液氧煤油火箭的时候,咱们的固体火箭技术已经成熟,咱们可以采用捆绑的方式,即在液体火箭周围捆绑二到四个固体助推器以提高火箭的推力,这样咱们技术次序递进,就可以比较轻易的发射比较大型的载荷了。”
李总再问道:“那么再以后呢?”
江伟回答道:“再以后的事情就不是今天该讨论的,今后四年,我们要全力设计定型固体火箭、液氧煤油火箭和固液混合捆绑式火箭,待这些完成或者更早一点的时候我们再来讨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