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植物专家穿到六零年代 > 分卷阅读22
    让水稻多生长几天,好让稻谷粒子结的更饱满一些,不曾想却遭遇了暴风雨。

    刚带着队里的社员收了两天粮食,还没等着晒好呢,接连下了好几天的大雨,刮了好几天的大风。

    这晒谷场的粮食有人看着,大家伙抢收了回来大部分,可是田里面的就没办法了,稻谷秆本来就很脆弱,大风一吹,歪倒一片一片。

    歪倒以后的稻谷,加上雨水浸泡,很快就在田里面发芽,有的泡的发乌。

    雨停了以后,再进去田里抢收粮食,由于泥土很粘,人踩一脚就会陷下去很多,抬起脚来,就会带走田里面的一大坨土......

    总之,除了卫家屯生产队,其他生产队勉强交齐公粮的只有一个生产队,还是占了田地肥沃的优势,另外几个生产队都没能交齐公粮。

    经过这一次的对比,卫家屯生产队从红旗公社垫底的十八线生产队一跃成为排名首位的一线生产队,妥妥的逆袭典范。

    毋庸置疑,今年先进生产大队的名头非卫家屯莫属了,成绩都摆在这里,谁都抢不走。

    除了获得先进生产大队以外,他们生产队的大队长赵建军还被评为先进生产队大队长!

    对于卫家屯的村民来讲,这是众望所归,在他们的心里面,赵建军一直都是最先进的大队长!

    知青们刚翻完红薯秧子,就接到了公社的新任务。

    公社领导得知知青点的知青有好多文艺青年,有的会拉二胡,有的会吹竹笛,有的会写诗,还有的会吹口琴等,联想到社员们抢收粮食非常辛苦,就寻思着正好可以让知青们表演节目,算是给社员们进行慰问演出。

    接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刻,大家伙打心底里反感,累了大半年了,好不容易得空想要休息休息,上头就给安排了新任务,这搁谁谁都不乐意。

    不过大家伙讨论以后还是决定积极参与这次活动,不能敷衍了事,因为大家伙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表现机会。

    平日里当地一小部分心思狭隘的村民总觉得他们知青来了就是浪费粮食,给生产队增加负担,但是这次的表演可以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和艺术,可以让别人看到他们知青的优点,提升他们这些知青的形象。

    总之,虽然说刚忙完农活接着进行慰问演出非常辛苦,但是却是一个很值得参与的树立正面形象的活动。

    所以大家伙除了正常上工以外,平时有空就抓紧时间排练和表演节目。

    根据任务安排,红旗公社有九个生产大队,每个生产队的知青最少出三个节目,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公平,但是实际上对于人数少的知青点就显得有些吃亏。

    有的生产队里知青人数二十好几个,有的十几个,只有他们卫家屯不够两位数,之前还有七个知青,现在只剩下六个知青。

    虽然人数上不占优势,但是这种情况也不能光看数量,还得看质量。

    卫家屯生产队知青点目前只有六个人,但是对于他们而言,整出三个节目来还真不难。

    第14章 确定演出节目 王秀禾写相声剧本……

    夜幕降临到队里,王秀禾跟其他知青吃完饭以后围在院子的桌子周边,大家一起商量公社慰问演出的事情。

    “这种慰问演出的事情,得有才有能者上,总不能上去站在那里啥都不说装傻充愣?邓原、刘明,咱们知青点这个光荣的任务非你们莫属了,你们可是咱们这里的才艺担当。”张春兰提议说道。

    邓原会拉弦子,刘明会吹竹笛,而且不是胡吹乱弹,正儿八经的音律精通者,吹弹出来的曲子非常好听。

    虽然说邓原和刘明他们都不是爱出风头的人,但是这件事情关乎到他们卫家屯生产队,更关乎到他们卫家屯知青点的荣誉,所以他们两个当仁不让。

    “好的,我这边没有什么问题。”邓原脸上的痘痘消失了许多,坑坑洼洼一米远以外基本上看不到,只有近距离才会发现,现在的他比以前自信了许多,不会害怕人群。

    刘明平日非常斯文,喜欢看书,还喜欢写诗,不咋个爱说话,一直都是喜欢当个透明人,但是他很爽快地回答说道:“我这边也没有问题,我会尽量表现得好一点。”

    “你们两个现在没有问题,问题就是每个知青点出三个节目,咱们知青点现在才有两个节目,还差了一个。”贾镇山分析说到。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张春兰说道:“冯丽,你之前不是会舞蹈吗?这么好的机会你怎么不上去表现一下?”

    冯丽赶紧摆摆手,“别别别,千万别让我上台,我会出洋相的,大家伙会笑死我的。”

    王秀禾劝说道,“你上去跳个舞,正常的表演,别人怎么会笑话你呢,你别考虑太多了。”

    “你们不知道,我娘是文工团的不假,但我没有系统学过,只是跟着我娘练过,而且最关键的就是我很怯场,人一多我就紧张害怕,有的时候都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事情。”冯丽跟大家伙解释说道。

    “可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