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我在土里挖文物 > 分卷阅读36
    ,留守老人,都是这样。”

    林晏晏石化,这还就真的没得挑了,这年头,愿意干体力活的人越来越少了。

    明明体力活挺稀缺的,却偏偏还有人看不起。

    得,这么一想,林晏晏觉得她把自己也骂了。

    她觉得考古文博没前途,不想干。

    但她其实心里也不否认,这群人对于社会的价值。

    “那就真的没办法了,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事事都要考古队员亲力亲为,原本缓慢的挖掘进度只会更慢。更何况,作为女考古队员的我,肯定挖不动啊!”她也算是十分有自知之明。

    “就算你挖得动,也不会让你挖,做前期工作就把精神和体力都整垮了,后期细致挖掘怎么办?”

    “是的,是这么回事。”林晏晏极其狗腿。

    褚云小幅度看了她一眼,“社会结构变了,近年来,各个考古队请来的民工年纪都是越来越大,但你没办法不请,考古队承担不了这么多工作。当然,你也不要小看他们,他们大多从年轻时起就天天干农活,干活很麻利的。”

    “但毕竟年纪大了啊。”林晏晏抿抿嘴,有事说事。

    “你真的很矛盾。”褚云勾了勾唇,想到什么,忽然笑了笑,“我曾祖父临退休前,遇到了一位病情十分复杂的年轻病人,她走访全国,求救无门,最终来了我曾祖父面前。当时很多人都劝他,您别管了,救不了,手术成功率太低,万一有个不好,一辈子积累下来的好名声就都毁了。然而,曾祖父没有退缩,他丝毫没有犹豫就接下了那台手术。”

    “你的曾祖父是医生?”林晏晏恍然大悟,怪不得褚云一溜的医学名词和玩儿一样。

    “是,他是第四批考送留英公费生。”

    考送留英公费生?

    “庚子赔款?”林晏晏心跳都漏了一拍。

    “是的,是庚子赔款。”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慈禧太后弃都而逃。

    1901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各国列强签署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得向十四个侵略国赔偿白银四亿伍千万两。

    这就是所谓的“庚子赔款”。

    1908年,美国国会痛过法案,授权罗斯福总统退还中国\"庚子赔款\"中超出美方实际损失的部分,用这笔钱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双方协议,创办清华学堂。

    1922年12月,英国提出,愿意放弃中国尚未支付的庚子赔款,并将其用以促进两国教育文化事业的交流。

    考送留英公费生,先后办理七届,共148人,第八届因欧战紧张而停止。

    “我曾祖父运气很好,1936年4月,中英庚款董事会举行了第四届留英考试,考场分别设在了北平和南京。曾祖父去参加的那场考试,选取了二十名优秀学子,他就是其中之一。当年八月初,就被选送英国牛津大学学习理论医学。”

    “1936年?”

    “是啊,1936年。”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就爆发了。8月,日本的飞机袭击了南京。”

    “曾祖父恰巧避开了侵华战争。但是,我们家的其他人都死了。曾祖父最初并不想学医,他觉得,学医救不了中国人。特别是当家国被无情肆虐,他深感学医无法速效报国,更是伤心。”

    “后来呢?”

    “后来他就开始啃青草。”

    “啃青草?

    “他把广范围的学习比喻做啃青草,在牛津大学期间,他除了吃饭,上课,打工,其余时间都窝在图书馆。像啃青草的牛一样在图书馆的草原上东啃一嘴,西啃一嘴。牛津大学的图书馆让他真正见识到了世界,也让他摆正了对自己专业的看法。他终于意识到,中国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先进的医学技术也可以救中国。”

    “然后他就回国了?”

    “对,他学成之后回了南京,八十二岁才从鼓楼医院退休。”

    “八十二岁?”

    “八十二岁他做了那最后一台手术,整整九个小时,汗流浃背,护士都怕他拿不动手术刀。”

    “手术成功了对么?”

    “成功了,那个女孩在术后很健康地怀孕生子。曾祖父过世时,她带着丈夫孩子给曾祖父送了一束花。”

    “真了不起。”

    “所以我后来就想,曾祖父之所以愿意赌上自己一辈子的声誉去做那台手术,一是因为悲天悯人,二是因为他相信自己老当益壮。哪怕是老人,也有存在的价值,不要觉得人老了,就无用了,就一味地怜悯。我们都会老的,我们老了也能做很多事。”

    “你老了想干嘛呢?”林晏晏不由问。

    “写书。”

    “什么书啊?”

    “当然是关于考古。”褚云勾勾唇,问她:“不然能是什么?”

    “一辈子考古啊?”林晏晏看他一眼,目光忽然飘向窗外,外头刮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