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是个不太热情的人。不烦,所以才有点犹豫。”
犹豫有犹豫的理由。之前有过生烦的经历,这次怕是心里惴惴。梅怀瑾觉得她可爱,像极了同事养的小猫咪。生人在前,手上却有猫饼干诱惑。小脑瓜歪来歪去,想吃零食的心跃跃欲试,却又忍不住防备会被生人碰。
山间夜晚热闹非凡,迎面一阵夜风,吹得梅怀瑾心头一片安宁。他语气温柔地哄着千里之外的小猫咪:“顺其自然。乖儿,不用想那么多。”
也是。她习惯了梅怀瑾做决定,“我不想扯聊。”
“都随你,左右就是一顿饭。吃的不开心了,你就走,给我打电话。”有了托底,何依竹轻松入睡。第二天下课时,何依竹和那位同事在楼梯口相遇。饭点时的电梯排起了长队,楼梯间人流巨大。两人等了会儿,楼梯间的人稀稀拉拉,才下楼。
教师食堂也在排队。好一会儿,才到他们刷卡进去。今天中午的菜,大半都是何依竹不爱吃的,但还好,有个干煸藕丝。这道菜有点难度。因为太过爱吃,有段时间她沉迷于攻克这道菜。有一年的生日,许的愿就是让梅怀瑾学干煸藕丝。
梅怀瑾早会了,她还没学会。也罢,有吃就行。
这一顿饭吃得很安静。两位女士都不是多话的人,气氛自在。食堂旁边有个超市,何依竹拐进去买了瓶酸奶,抓了包大白兔奶糖,结账时发现,同事拿了瓶饮料。
何依竹眼睛扫了一下,立刻就亮了起来。
“这个好喝。”她说。
“您怎么不买?”
何依竹摇头:“今天挑食了,不能喝。”
梅怀瑾买了很多在家,做奖励品。没挑食的一天就可以喝。太难了。
同事突然笑了起来:“何老师,近距离接触您,还怪让人喜欢的。”
何依竹不明所以。但不妨碍她理解这是夸赞的话。于是她礼尚往来:“您也是。”同事笑的更开心了。
这次相处的舒适开启了何依竹对这位同事的好感开关。和自己一个人吃饭也没什么区别,双方相安无事这个难点居然很容易就度过。
晚上她收到了梅怀瑾订的一束花,是奖励她今天做出了突破。她收拾了一下,剪出两个花瓶,一瓶放书房,一瓶放餐厅。
第十章
学校里已经有了桂花香味。从校门口两侧到宿舍区的草坪路道,树大多都是两三米高,年头不多,树冠都没长开,浅黄的花儿一簇一簇,戴在翠绿的叶片中。何依竹喜欢这种花,高兴得很,发了照片给梅怀瑾看。
不好采枝,她便摘了一些新鲜的花儿,存香包里带回家,每天家里都是这个味道。
这是秋天的味道。
下午收到一条快递短信,她下课后去快递点拿。是一瓶香水,她常用的。在用的已经见底。梅怀瑾进组前收拾行李发现不多,便让助理帮着买了瓶新的。
这款香标的是男香,何依竹喜爱得很。味道产生的想象,是一个气味干净穿着干净的男孩,十几岁,青涩的年纪,一抬眼,眉目间带着不可言喻的色气。又纯又欲。闻着就让人想起少年时候的梅怀瑾。
放假前一天,她又收到了个快递,四四方方,包得不大,拿着怪重的。一看地址,是梅怀瑾现在待的地方,心里便有数了。回去一拆,是一堆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的石头,里面附了一封短信。
信封面上写了四个字:依竹亲启。
一一:
这里的天很蓝,天气一直很好。每天早起,林间山腰上雾白茫茫一片。
空气中带着山间的树木草叶的味道,如果下了雨,还有泥土的气息,好闻极了。夜间,虫鸣蛙叫此起彼伏,微风习习,拂得树叶沙沙作响,听得人心情平和,思绪变轻。
任何的农家乐和度假村都比不上这里舒适自在。大自然厚待,气候宜人,都不算很热。你肯定会很喜欢这里。
这里的方言我不太听得懂,正在学。
住的附近有条小江,水不深,水色澄碧,极其好看。平时常有邻家小孩三两结伴在江边玩耍,到周末假期,也有不少的家庭来此出游。
水里的石头很好看,挑了一些我喜欢的。等你过来,你再去水里摸些你喜欢的。
何依竹看着笑。信纸是很普通的工作用信笺。看完了,放回信封里。书房里书架最底层的抽屉,独自放着一个置物箱,掀开盖,里面是按日期侧放着整理好的信封,左右两排从上到下,手指撑开下边信封和箱壁的缝隙,何依竹将最新一封放了进去。
信是最常能收到的。篇幅长短不一,长了能写几页,短了大概就一两句话。远隔千里万里,延迟的情绪总要回到她身边。
石头也被放进玻璃盒,底有绒布垫着,贴上了标签,写明了时间地点,放在客厅展示架上。托梅怀瑾这个习惯,家里备了不少各样的盒。客厅放沙发的整面墙被设置成内嵌的展示架,一格一格规整的正方形格里,按时间顺序摆放着各种照片,自己制作的树叶书签、干花标本,景色或者人物的小速写,某地买的明信片和特色物件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