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何曾指导他们这样了?”
兰珮莹端端正正坐在嘉顺帝对面,一双眼睛亮晶晶的,十分真诚:“皇上即使没有明说,但是大家早已深刻领悟了皇上的用意。比如镇北侯,一个镇字,就是告诉沈侯爷,北疆蛮族需用雷霆手段镇压。再比如定西侯,一个定字,就是告诉陆大将军,西边妄图裂我大周国土的宵小之辈们,必须用铁血手段平定。臣女的祖父是安南侯,皇上的意思,不就是告诉祖父,安南者,要用怀柔手段让南疆的百姓们安居乐业么。”
嘉顺帝再次被兰珮莹几句话说得笑起来:“竟然还能这样解释,不过也确实说得过去。”
他心情大好,仿佛有十年了,自从那个人故去起,他不曾像今日这么高兴过了,这短短一个时辰内,他开怀大笑的次数,比整整一年都多。
嘉顺帝笑着吩咐太监道:“传旨意去礼部,问问当初这几个爵位名号都是哪位郎中拟定的,官晋一级。”
李福全领旨意去了。
袁福来站在嘉顺帝背后,不由地多看了兰珮莹一眼,这小姑娘是个有福的。
外头响起太监通传的声音:“太子殿下求见。”
听见这句话,兰珮莹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张半遮的脸,露出的眼眸幽深莫测。
太子好看是好看,只是让人发寒,开口更是咄咄逼人、句句不善。
这位殿下,实在太难相处了,还是不要遇上的好。
于是她顺势起身告退:“皇上既有正事要办,臣女便不打扰了,臣女去向皇后娘娘谢恩。”
按理她是女眷,进宫本应求见皇后娘娘,但如今兰家上下,除了她没有旁人能来面圣了,所以兰珮莹才代替故去的长辈们,来叩谢嘉顺帝。
听见兰珮莹要走,袁福来马上弯腰,贴着皇帝的耳朵轻声说了几句话,嘉顺帝的脸色变了。
很快他又如常道:“皇后那里你便不用去了,朕听闻,皇后这一两日正在礼佛,不见外人。”
兰珮莹一怔,皇后明明下午才回来,怎么就礼佛一两日了。况且,皇后是从冬猎场回来的,一身血光之气开始礼佛,也太不合常理了。
她还没想明白,就听嘉顺帝兴致勃勃道:“真巧,朕的太子来了,你们前两日应该见过一面了吧,正好叙叙旧。”
12.第 12 章 大婚之夜,曾有肌肤相亲……
袁福来告诉嘉顺帝,桑皇后一回坤宁宫,便被太后娘娘叫走了,太后说自己心口疼,没请太医,却要儿媳妇去侍疾。
现在坤宁宫里,好几个嫔妃在那儿晾着,等着向皇后娘娘请安呢。
兰珮莹若是去了,必然也得在坤宁宫干坐着,说不定还得费心费力应付几个嫔妃的盘问。
知母莫若子,嘉顺帝心里明镜儿一样,他一听这事儿就知道太后是故意的,她就是难为兰珮莹一下。
都说人老了便小了,老人大多任性,旁的倒也罢了,嘉顺帝愿意顺着老娘亲,但是唯独兰珮莹不行,她是挚爱之人留下的骨血,他必须好生照看着。
兰珮莹实在不觉得自己跟太子有什么旧可叙的,但是嘉顺帝不许她走,她即使心里再不情愿,也得微笑着坐等。
谢萧舟大步走进来,兰珮莹垂眸坐着,只看见一双修长笔直的腿,她看出太子习武,因他的步伐十分有力。
谢萧舟跪下给嘉顺帝问安,兰珮莹看见了太子的后脑勺,满头浓密的墨发以玉冠束起,玉冠是内敛洁白的昆仑玉,如此温润的好东西,用在太子身上,却只显出冷峻,让人心生敬畏。
“朕躬安,起来吧。”嘉顺帝指着兰珮莹对面的位子让谢萧舟坐下:“你来的正好,这是明王的女儿,兰家阿莹,你们已经见过一次了。”
谢萧舟面无表情地看向兰珮莹,拱手叫了一声“明郡主”,算是见礼了。
兰珮莹起身给谢萧舟蹲了个万福回礼,坐下后一直低眉顺眼,不敢直视谢萧舟。
其实她心里猫挠似的痒痒,她想起那天他说自己过分英俊不便示人,心里好奇太子到底长成何等模样,才会如此口出狂言。
这几天郑妈妈已经给兰珮莹讲了许多中原地区名门贵族的规矩,首当其冲便是男女大防,非礼勿视,闺阁女儿家不可窥探年轻的男子,非礼勿言,闺阁女儿家不可同外男私相授受。
兰珮莹心里很不以为然,若是不好好看一看,相处一段日子,如何找到心仪的男子。
但是如今在皇帝面前,就是傻子也知道该收敛,她虽好奇,却始终